工艺全靠经验值,所谓“几锤几火”完全凭手感;
冶铁、炼钢常与“祭神”“火神庙”等宗教仪式绑定;
出炉成品失败率极高,一个村子可能就只有一个懂得“灌钢”的师傅;
很多穿越者以为自己懂点现代冶金常识,就能改良工艺,其实你连风箱怎么鼓风、炉温怎么保持都做不到。
就算你画出图纸,工匠看不懂,你也没材料。
真正的瓶颈不是设计,而是“时代技术生态整体跟不上”。
“百炼钢”这个词在小说里极富浪漫色彩,主角一把“百炼龙泉”剑就能天下无敌。
但古代“百炼钢”的意思是:
把铁反复加热、折叠、锤打;
目的是去除杂质,提升金属致密性;
并不是现代的“高碳钢”“弹簧钢”那种结构;
实际上效果极为有限,尤其碳含量难控,常常出现“炼废了”的情况;
真正意义上的“合金钢”直到近代冶金学出现才有。
所以,你看到《三国演义》中那种“削铁如泥”的兵器,九成是文学夸张。
百炼钢只是比铁硬一点的钢铁产品,远远称不上“高科技兵器”。
你穿越后自造兵器,有钢有图纸,但你得先考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谁来打造?能找到那么多铁匠吗?他们懂得你说的技术吗?
怎么供火?古代鼓风效率极低,温度稳定性差;
有矿吗?没有稳定铁矿,根本造不出量;
有钱养匠人吗?铁匠日薪极高,一个兵器作坊要几十人吃饭;
怎么运输?原材料和成品兵器都极重,你有多少牛车?
你不是“打造一把好刀”,而是要“建一套产刀系统”——这背后是社会组织、资源整合、后勤运输、培训机制的系统问题。
一个能批量造兵器的王朝,是数代积累的工业原型,不是穿越者靠脑袋硬拱能完成的。
历史上能“军械规模化”的时代,几乎都伴随着高度集权财政和军事组织体系:
秦国:中央设“铁官”“兵器署”,由国家统一掌控兵工;
汉朝:地方郡国设铸兵所,但造价高昂,仅战争时期增产;
唐宋:有“兵器库”“铠甲作坊”,但仍然供应不足,常靠征;
明代:洪武年间铸铁厂集中南京、凤阳,但铁价高昂,造甲兵仅少数精锐配备;
清代:造兵仍靠“手工小作坊+专营武库”,武器统一调度极为困难。
这些王朝尚且吃力,你一个穿越者靠几张图纸几句热血口号,凭什么就能“铁军横扫天下”?
真想打造军械库,你得先有矿山、兵工厂、运输队、火力控制、铁匠、军管系统、饷银、护卫、马车。
——这才是大工程,不是你自个窝里“造刀练剑”。
穿越者妄图靠现代思维“搞技术流”,比如搞“刀剑改进”“盔甲强化”“火器先”,这条路并非不能走,但最大的障碍从来不是你“会不会”,而是你“做不做得出来”。
总结几个要点:
钢的标准与现代不同,多数为低质钢或混铁;
炼钢本身难度高,依靠经验而非科学;
打造兵器是产业链工程,牵扯资金、人力、制度;
批量产兵器需国家层级财政支持与社会组织动员;
穿越者无资源无工坊无渠道,就算懂得再多也很难落实;
所以,别指望你随便开个打铁铺、画张设计图,就能造出一支全副钢甲大军。
你穿越去的不是现代工业社会初级版,而是一个原材料稀缺、技术极不稳定、人力有限、物流薄弱的低效率世界。
造刀不是问题,系统才是最大问题。
炼钢不是梦,梦的代价是整个国家为你服务。
喜欢历史不是爽文请大家收藏:dududu历史不是爽文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