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胡适推动“文体革命”,才广泛推广;
鲁迅写《狂人日记》成为第一篇白话小说;
国民政府o年代后开始在教育中使用白话教材;
也就是说,在你穿越前的任何一个朝代,白话文都是“非主流”、“非官方”、“非高雅”。
想靠白话征服古人思想,你就像现在用抖音视频说服一个大学教授写论文一样——传播没问题,认可几乎为零。
写文章讲究“文采”是古代文人的执念,哪怕内容平庸,只要辞藻华丽、典故连珠,照样能“拔高档次”。
你若写:
今夏大旱,百姓无食,乞丐遍地。
士人会写成:
自春未霖,自夏无潦,饥者号于道,瘦者僵于壑,骸骨蔽野,号咷盈耳。
你写:
皇帝不顾百姓死活。
他们会写:
上失其道,下无所依,溷乱纲常,法纪陵夷,天道之罚,殆不远矣。
穿越者写白话短句,他们会觉得你是没学识的草民,说话没品位,不值得听。
古代进谏皇帝、写政论、递书启,全都要用“官样文章”。
你若写:
圣上啊,百姓饿死了,求您救救他们。
官员会写:
欣逢隆运之世,然民命告危,实系兆庶膏血,乞敕内外有司,体恤实情,力除苛政,以慰苍生。
你写白话,他们觉得你在“撒野”、“乱语”、“触犯礼法”。
在士人圈子里,连写一封私信都要“引经据典”,更别说上达天听。白话写书信,就如今日用语音输入毕业论文:没人敢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古代“文言”不仅是语言形式,更是“权力结构”的象征:
能写文言,说明你是“士人”;
会用典故,说明你读过书;
遵守章法,说明你尊重儒家礼法;
白话是“无根语言”,代表下等、草民、低阶;
文字就是门槛,谁写得好谁就能声。你用白话,等于放弃了“士人语言权”,也就等于放弃了参与话语体系的资格。
这跟你今天写网文投稿人民日报社论是一个逻辑——格式不对,思想再好也没人搭理你。
如果你真执意想用白话传播思想,也不是没可能——但路径如下:
去茶楼、庙会,说故事;
写白话小说,投给书坊;
培训一批“草根布道者”,类似明末的布道僧;
争取下层百姓认同后,积聚影响力;
被地方官或士人“注意”后,逐步纳入书目;
再由士人转译为“正统书文”,才有可能登堂入室;
这个过程可能耗时数十年,还不一定成功。
真正的白话入主官场,是晚清以后、是民国开新政、是五四之后。你穿越到宋、元、明、清,就算白话文写得再精彩,也只能被当作“市场小品”。
穿越文里主角用一篇白话文章“打动皇帝”“震动朝堂”,实则犯了两个常识性错误:
语言形式不被承认;
身份与文字挂钩,你没士人身份,说什么都白搭;
古代社会是等级制社会,文字是最精致的等级工具。你若不用文言、不能写八股、不会引典,就像不会说英语的人硬闯联合国言厅,哪怕满腔热血,也注定被排除在外。
所以,不要天真地以为“写白话文章就能改变世界”——在那个年代,文章不是看你写得对不对,而是看你是不是有资格写。
喜欢历史不是爽文请大家收藏:dududu历史不是爽文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