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久久新书>历史剧不是历史 > 第3章 你的白话文属实有点格格不入(第1页)

第3章 你的白话文属实有点格格不入(第1页)

“文以载道”,不是你说得通俗就能上位。你以为写几篇通俗易懂的白话小文就能震惊天下?对不起,在传统士人眼中,这不叫“文章”,只叫“俚语”、“俗语”或“市井词”。

古代文人的标准是:“文以载道”、“辞采有章”、“援经据典”,也就是说:

引用典籍多,代表你“熟读四书五经”;

讲究结构对仗,说明你“通格律善文法”;

用词艰深、典雅,才显得你“有士气、有学养”;

一篇用“今天、明天、干嘛”这种白话写的文章,在他们看来,不只是“浅俗”,而是“不敬、不学、无识”。

哪怕你文意再好,没有典故、没有套话,他们都会说你“胸无点墨”、“徒有浅见”。

从明代开始,科举“八股文”规定:

必须按“四书”命题;

必须遵循“破题、承题、起讲、入手”等固定格式;

必须引用“经文”为主,不得随意创新措辞;

必须文辞典雅,句式工整,对仗严密;

你若写白话,直接出局。因为白话:

没“句读”章法;

不讲四字八字对偶;

语言太俗气;

无经典出处支持;

所以白话文不是“能不能传播”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入眼”的问题。一个穿越者若递上一份白话“自荐书”,八成被当成乞丐信扔进火炉里。

古代“写文章”不是全民娱乐,而是权力阶级的“认证标志”。

只有士人有“文章资格”;

文章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载体;

用白话写作,会被认为“亵渎圣言”、“玩弄笔墨”;

你写小说、话本、戏文,可以用白话,但那是下九流行业;

你写奏章、对策、论政,要敢用白话,主考官可能说你“轻慢上国,诋毁道统”。

穿越者写一篇“为百姓请命”的白话政论,士人会认为你是个“市井狂生”,不是革命者,是笑话。

古代确实有很多白话作品,比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这些作品在民间火爆,但:

不登大雅之堂;

不被正统文人认可;

不纳入科举内容;

被称为“淫词小说”、“野史荒唐”;

例如,《金瓶梅》文笔极高,但因语言淫靡、情节露骨,被列为“劣书”;《水浒传》虽写忠义,却因语言粗俗,不登正史。

而读这些作品的,往往是:

商人、手工业者;

小店掌柜;

地主阶层中不走科举路线的人;

庙会、茶楼的说书人;

你用白话写东西,最多“骗骗百姓”,在士大夫看来,那和“唱曲子”“卖唱”差不多。

你可能说,那我就当个说书先生,用白话文影响百姓嘛——但问题在于,说书先生是“贱业”。

属于“非正经文人”,难入士人圈子;

说话靠嘴,不靠笔墨,被视为“艺人”;

家庭也因行业影响而被排除在“科举资格”之外;

明清很多说书艺人其实文笔极佳,但因出身不正、语言白话,只能靠“街头茶馆”谋生。

穿越者靠白话说服百姓搞教育、搞改革,这套在“士人认同体系”里根本不成立,他们只会说你是个“跳梁小丑”,不配参与大政。

白话文真正登堂入室,是五四运动以后。

年,《新青年》用白话文表文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