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苏紫说的,食摊生意要是没卖够八十碗,那这生意就不算好,难赚钱。
章有银猜测可能是刚过年又才出十五,大家肚子里都吃饱了油水,自然很少出来吃小吃了。
旁的原因他们没想,之前就有同类品出现,但是对他家生意没多少影响。
回到茅草屋,父子俩勉强囫囵吃了个卷饼就填肚子,又要各自忙活了。
章小水在家洗菜切菜,章有银出门赶着骡车去东市肉铺子买猪蹄。
他们心不慌的原因,还是因为期待卤猪蹄这个新品能赚钱。
东市屠宰场偏僻,但赶着骡车干什么都快,走去肉铺子得两三刻钟,但是骡车缓行只要一刻钟。
章有银直接去的是,县里猪肉批发的刘屠夫处。其他屠夫收不到猪宰杀时,都从这里买。
刘屠夫自小就开始杀猪,如今做了四十几年,县城酒楼食肆百姓一半的猪肉都是经他手。
人称他为“猪半城”。
大冬天的肚子藏不住,粗麻衣裳下露出一截锦缎,脸上肉坨挤到了眼,瞧人眼眯眯的,很市侩,下意识把人从头到脚打量个遍。
刘屠夫见章有银陌生面孔,又直接要了三十只猪蹄,以为他是哪个富户新来的采办,问他是哪个府上的。
一听是城里的张家,刘屠夫眼睛咪弯了连连见笑,给章有银挑的猪蹄都是上好的。
章有银自己会杀猪,一摸一看便知道不错。
挑的个头适中,不老也不小,约莫一斤半,猪蹄颜色发粉,拇指压着紧滑有弹性,蹄筋还透明。这一批猪蹄应该是昨天才宰杀的。
章有银见人态度转变八成是误会了,结账付了三百一十五文,时下喜欢肥肉,猪蹄价比五花肉便宜五文,约莫十文一只。
章有银说自己是章家食记的老板,不是张家卤记。
刘屠夫一想也是,张家卤记每次订货都是上百来只,这次怎么只要三十只。
可这章家也做卤猪蹄,这样一来,猪蹄就不够量了。
小县城加上周围村子,屠夫二十来号人,他手下学徒就占了大半,一人一天算两头,那顶多二三十头,猪蹄也就一百二十只了。
到时候两家都来买,不够了,他岂不是可以坐地起价了?不过刘屠夫很快就把这个想法甩出脑子里,卤煮生意可不是这么容易做成的。
张家卤煮好,那是百年老字号,百姓认老卤,那味道就错不了。
新卤汤汁就是没老卤浓郁,不入味还有腥味。
他常年和张家的伙计打交道,也知道一些门路,寻常人家是很难精心保存老卤的。
要定期熬煮,时不时加名贵香料食材养护,小门小户养不起。
这会儿看到章有银买三十只,他闲聊道,“你们家在哪做的?生意咋样,我没事也去溜溜哒。”
章有银道,“晚上开张第一天卖,就在学府路顶头拐角处。”
刘屠夫没说话了,等章有银赶着骡车走后,刘屠夫还在琢磨。一旁学徒也是他的侄子,小刘老实纠结道,“要是两家生意都好,咱们卖谁家的?”
刘屠夫道,“你小子懂个屁,你知道这章家生意能好?”
小刘小声道,“那是师傅没吃过章家卷饼和肉卷。好多人排队的,去晚了就没了。”
刘屠夫瞪眼,“好你个小子,背地里吃独食,竟然不先孝敬我。”
小刘老实道,“又不是我一个人吃,我想给师傅,他们就瞪眼我,说给了一次,后面天天都要跑腿去买,路远来回,疾走得都半个时辰。”
“而且他们都还说,师傅也不会给钱,到时候这钱还得我们自己出。我们都舍不得天天买着吃,哪还舍得给师傅买。”
刘屠夫气懵了头,脸颊肉坨都一颤颤的气,小刘都抱着头等挨打了,哪知道刘屠夫丧丧道,“这都被你们猜中了。”
他这么一个有城府的人,竟然能被二十岁出头的小子看穿,果然平时对他们太好了。
“老子有腿,老子自己去吃!”
一天天的,快被这些孝子贤孙气得半死。
小刘缩头道,“师傅,不用去章家吃了,文新路和聚财路都开了几家,路程近了一半,价格还是三文起,比章家便宜两文,就是味道差了点,但也不难吃的。现在很多人都去那边吃了。”
好心的小刘被喷了一脸的口水,老刘怒气叉腰道,“你看我像是差那两文钱的?”
老刘等到傍晚的时候就出门了。
自然不是为了章家一口卷饼了,他这样老谋深算的生意人,自然是为了看看猪蹄未来行情走势了。
一个新开的街边摊,一个百年老字号,用脚指头想哪家的会好吃。
那张家好吃,就是贵,寻常老百姓只有年节能买一只吃,一只得四五十文。就是他这个粗麻下穿绸缎的“猪半城”,也舍不得天天吃。
不过张家生意一直很稳定,瞧不上散户,做的一直都是大户人家生意。
章家倒是胆子大,刚开始做水都不试试,直接猛下三十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