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来城里的床是夏天的竹席床,买了两口铁锅,开了灶火,烘了湿冷,茅草屋里被熏的有了烟火气息。
虽然父子俩尽量一切从简,但是搬家就是麻烦,拉了两天才把桌椅板凳扫帚铁铲等日常用具备齐。
章小水没在这里吃饭,把牛拉回去了,第二天一大早搭周青山送豆腐的车进城。
他不在家的时候,放牛的任务他本想花三文钱请王二郎干的,但是春妮儿主动揽下,说她干。
最近放牛也简单,把牛放稻田里吃稻茬儿就行。这水牛很通人性,不会乱跑,在村子里放也不怕外村人来偷。
村里人还很喜欢在他们家里放牛,牛吃的多拉的多,牛屎都是能卖钱的肥料。
第二天,章小水早早就搭着周青山的骡车进城了。
章小水有些激动,一路上都叽叽喳喳的。他觉得和周青山肯定很有话聊,因为他们都是老板儿子,是小老板了。
周青山可没章小水敢想,章小水嘴里各种盘算,把小食摊做成小食肆还开饭馆。周青山听着就很有拼劲儿,还觉得他家真的能成。
但是周青山就没这些想法,他都听他爹和夫郎的。
不过两人都信誓旦旦章记小吃摊能赚钱,可进了城里心里还是紧张起来,万一生意不好咋办。
那房租瞧着没多少,不到二两,但是其他行头配置起来,一共也花了近四两。就是三把锁都花了九十五文。
别提,他爹还想买头骡子往返家里方便,可不得十多两了。
章小水想着,就听周青山道,“哎,前面堵起来了。”
正是上衙上学的时候,县城拢共就两条主街,可以三架马车并行。
但这会儿都朝一个地方赶时间,都想冒头超车,自然就堵起来了。
骡、马、驴子甩着尾巴随地拉,地上都臭烘烘的,好些小乞丐当街捡马粪骡子粪,一点都不怕被蹄子撅的,这导致更加走不通了。
至于为什么没人驱赶,自然是小乞丐帮他们捡粪便了,就少了五文清扫费。
章小水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马车骡车,原来他们县城这么多有钱人家。章小水忍不住搓搓手,叫周青山不用送他了,他跳下了骡车,巡视他的这些潜在食客。
大家好像都对堵车习以为常,纷纷掀开车帘吃早食,拎着无外乎是馒头,春卷,烙饼这老三样。
嘴边的抱怨不绝于耳。
“又是馒头,天天吃烦死了,嘴巴吃啥都没味儿。”
“你这话也就背地里说,要是当着长辈的面,那指定说身在福中不知福,还说村里人连白面馒头都只有年节才能吃的起。”
“没办法,起不来啊,早起家里还能下一碗面。”
“别在家里吃啊,去食摊上买。”
“买啥,就是各种包子馒头稀粥面条,吃来吃去就一家小笼包还不错,但也架不住天天吃,想吐。”
“哦,还有一家烧饼,嚼完一个饼子,腮帮子都过劳死了。”
三驾马车挤在一起,三个年轻读书人撸起宽大的袖袍,啃着手里的东西相互埋怨。
“嘿,你们想不想试试我家的卷饼。薄薄的鸡蛋卷饼里面有各种菜,咬一口香的软舌头,不好吃不要钱,吃了一次保证会吃第二次。”
三人齐齐朝声音看去,是个顶好看的小哥儿,就冲那明媚的笑容他们都不好意思拒绝。好像冬天的一抹阳光照在脸上令人舒服。
等人一阵风的跑远后,还堵在马车上的三人才回过神来,面面相觑。
三人相互指着对方鬼迷心窍,什么价格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怎么就点头同意了。
算了算了,也没给钱,要是碰到就买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就当浪费几文钱做善事了。
三人这相互挤兑的样子,被另一外一群死对头看见了,讥笑声不绝于耳,说人傻钱多,随随便便就上当被哄的冤大头。
三人憋着气,但又只能咽下,谁叫那小哥儿对他们笑的那般好看,不忍拒绝。
章小水可不知道食客们的懊悔,这会儿兴冲冲朝官学和县衙交叉口处跑。
远远就见那条街边摆满了小吃摊子,路上已经堵的水泄不通,好些宽袍学生、长衫小吏们已经跳车赶路。
人来人往的从小吃摊子路过,只零星三五人偶尔驻足一两家包子摊。
这冬天,只要掀开蒸屉就能腾升起水汽冒白雾,但是小吃摊都很冷清,白馒头的香甜味勾不来这些学生们。
章小水忍了忍口水,这么香都没人买啊。
看到别人家生意这么惨淡,心里打鼓的很。
虽然自信他爹手艺,但是现实的凄冷越发让他担忧。
可他还没转角,就看到排起了长队。
谁家生意这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