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领命。」
木良清面露喜色,听木良漪提到木良江尚未娶亲,便打趣道:「虽说朝廷正是多事之秋,但你也不能只忙公务,自己的终身大事总要上点心。若是实在腾不出空,我来替你张罗,如何?」
「多谢太妃好意,但眼下臣并无娶亲的打算。」木良江道,「不必劳烦太妃费心了。」
木良清闻言还要说话,却听见木良漪忽然咳了两声。
她看过去,见木良漪冲她摇了摇头。
木良清会意,猜到此事大约有不便提及的隐情,便歇了催促木良江的心思。她顿了顿,道:「你一心报国,我自然高兴,也替大周跟小九高兴。至於其他的,便随你自己吧。」
「多谢太妃。」
「阿归的事,待我让钦天监择一个好日子,尽早办了。」木良清起身,道,「你们应当还有公事要谈,我先回了。」
三人起身相送。
「七哥再留片刻,户部跟工部的人待会儿要来。」木良漪道,「咱们谈一谈开修运河的事。」
「运河?」木良江讶异,想了想,然後道,「为北伐做准备?」
木良漪示意他与谢赢一起上前。
只见她面前的桌案上铺着一张大周舆图,木良漪的手指落在了已有的一条运河之上,起点是越州,经过永安,最终抵达梁京。这条运河从大周立国时开始修建,连通了数条历朝历代留下的小型运河,历经五年方落成,一举沟通南北。
然而如今,北半部却随着国土一起沦落到了敌国手中。
木良漪的手指先点了点永安上方,而後一路划到襄丶繁二城之间的涵江流域。
不需木良漪开口,木良江便明白了她的意思。
她要在已经存在的运河基础上开出一条分支,从而保证产自中越大郡的粮食能全程经由水路以最快的速度运抵襄丶繁二城。
开战之後,只需将涵江的控制权全部把控在手中,就能通过涵江将运抵襄丶繁二城的粮食再分别向东西两方输送。届时的襄丶繁二城将不止是防御要塞,还会充当三路大军的辎重集散地。
木良江用他自认浅显的军事常识合理猜测,木良漪或许计划将由萧家军驻守的这两座城池,或者说是有萧燚率军驻守的地方当做北伐军的大後方及指挥中心。
第124章难题
愿景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运河还没开始修,木良漪就碰到了一个大难题——钱不够用了。
「泰和十一年的郊祀花费巨大,直接腾挪了第二年的预算。今年除了必要的军费开支之外,又挪出了一笔买马的钱以及开了一场恩科。恕微臣直言,眼下,实在是凑不出足够的银两来修建运河了。」谭万年既为难又小心地禀报导。
木良漪闻言一阵头疼,她预料到很可能会面临银子不够用的情况,但没料到这麽早就要面对。
「帐上确实没有盈馀了吗?」她再次确认道。
「有倒是有,就是……」
「说。」
「是。」谭万年不敢再犹豫,直言道,「年底三大驻地就要派人来要明年的军饷,且娘娘不久前才将军饷在原来的基础上往上提了两成,我们不得不提前做打算,将给各地的军饷预留出来。」
「军饷不能动。」木良漪道,「除了军饷还有什麽大的开支?」
「近期的话,下月初九册封太子,还有一场小型郊祀,礼部与工部正在筹备。此外便是正旦以及明年元宵两场盛会,年底官家与娘娘要率领群臣拜祭天地先祖,元宵那日按照旧例要出宫游街与百姓共贺佳节。」谭万年想了想,道,「还有分别在二月初与三月初的官家与娘娘的华诞。」
「本宫与官家的生辰一切从简,无需特意庆贺,告诉礼部不用准备了。」木良漪道,「正旦与元宵的祭祀与庆贺保留,但一切从简,所有预算在原本的基础上降低五成。」
她看了眼安静地坐在一旁的谢赢,接着道:「太子的册封仪式也从简,省略郊祀环节。」
「是。」谭万年自然不会说出反驳之语,「微臣今日回去,便重新核算。」
「但即便按照娘娘的意思将这些的预算全部缩减,恐怕还是无法凑足修建运河的费用。」於林甫出言道。
林如晦也跟着点头。
「其实也不必太过焦急,先解决眼下的难题,让运河开始动工。後续所需花费,不一定现在就要预备好。」木良江道,「待各地将明年的税收交上来,再从中分出修建运河所需的费用即可。」
「木大人所言也有道理。」於林闻言道,「循序渐进,分批次将银两备足,只要不影响运河的修建速度即可。只是,采用此方法的话,就需要户部多出费些功夫精准核算开支了。」
「这本就是分内之事,微臣自会尽力。」谭万年道。
众人讨论时,齐辙站在木良江身侧,眉头微蹙,欲言又止。
直到此时,他终於忍不住,开口道:「娘娘,臣有疑,不知当讲不当讲。」
众人纷纷看向他。
「小齐大人但讲无妨。」
得了木良漪的应允,齐辙又与木良江对视一眼,方开口说道:「今年只是增添了购置马匹与开修运河的支出,户部便已经捉襟见肘,需要将开支预算挪到明年的税收之上。若日後再添旁的支出,又该如何应对?」
此一问,让大殿一下子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