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久久新书>走进不科学的番外 > 第285节(第1页)

第285节(第1页)

随后林振华想了想,对喻元勇道:

“小喻,你说的这些技术壁垒,在短时间内有没有突破的可能性?”

喻元勇沉默片刻,说道:

“很难,目前的进度卡在了过渡金属催化和定向环化这两个问题上。”

“前者相对要简单点,这个技术的应用难度主要在于技术层面,也就是突破后不需要其他一些特殊设备进行辅助就能直接应用。”

“但定向环化……这就比较困难了,它属于设备要求大于技术难度的情况。”

“想要将其运用在生产设备中,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引导设备,但这种设备的精度是咱们目前很难达到的一个级别。”

林振华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硬件设备,这是他绝对的专业领域:

“精度要求多少?”

喻元勇微微叹了口气:

“0。002,最少。”

“0。002啊……”

林振华呼吸略微停滞了半拍,不过很快便恢复了正常。

设备精度。

这是一个在工业领域里说到烂大街、但同时也是最戳人心窝子的词。

如今国内的普通数控机床发展的已经算是还行了,勉强称得上不受制于人。

小日子过的不说特别红火吧,至少还算舒适,吃口饭还是不难的。

但在高精度和多轴联动的高档数控机床,华夏和世界一流的差距就有些大了。

比如目前世界排名前20的机床品牌,没有一个来自国内。

本土在机床上的差距,是从数控系统,基础材料等全方位的落后。

而且这个落后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不存在弯道超车,只能长期大量资金大量人才的投入才能取得进展。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自然还是那些禁令,细说起来足够这本书写到200万字,此处便不多赘言了。

当然了。

这里的差距主要指的是民用领域,不包括军工。

因为军工领域是不惜成本的投入,是可以赌低概率的:

我要1毫米误差,那我大可以做10个,100个。

里面只要有1个误差正好就行了,其他的可以扔掉。

但民用却不行。

在民用领域中,你做100个必须有99个达到这个误差,否则你单个去卖100倍的价格?

如今喻元勇他们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

设备的精度不够,普通机床加工不可能做到,唯一的法子就是搞一套模具进行铸件锻造。

但这套模具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出来的,你得不惜不惜代价的去赌运气才行。

除非你是欧皇附体,一发入魂,否则一套模组没个大几千万不可能下得来。

很明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