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姝和云映负责挑出里面的杂物和桂花花梗,雁远和长琴则负责将二人挑拣好的桂花洗净晾干。
长琴见庄姝额上泛着薄汗道:“良娣要做桂花酿何必自己亲自动手?只吩咐我们做便是。”
庄姝只轻笑着摇摇头,她既答应了太子自然不会失信于他,挽了挽衣袖道:“再命人去采些桂花来,咱们多酿些,赠阿蘅两坛。”
阿福点点头,忙带着人下去采花去了。
虽说事小,几人却也干了一整天。
晚间李谡回宜秋宫用膳,闻到满园子的酒香便问:“可是桂花酿?”
庄姝微微颔首。
李谡想到她说要亲自给他酿酒,唇边掩不住笑意。
典膳局的宫人送来膳食,另还带了两碟冰镇过后的葡萄。
全因昨夜两人喝了酒,口渴之际,两人竟把殿内一碟冰葡萄全数吃尽了。
阿福还当太子喜吃葡萄,今日特向典膳局又要了两碟。
二人此时已梳洗过,李谡命宫女将膳食搬至殿内。
庄姝晚间没甚么胃口,只慢悠悠将葡萄剥去果皮,吃了几个葡萄。
李谡见她葱白指甲上浸了紫色的汁水,想到昨夜落在她光洁玉白左肩处的三两点紫色梅花,不由眸光一暗。
庄姝见他直直盯着自己的指尖,不禁动了动肩膀,仿佛肩上有甚物在啃食着她,酥麻又柔软。
第53章
栾昉大婚若是良娣做的殿下必然会戴。……
十月廿六,天大晴。
黄昏时分,漫天晚霞笼罩着京都,绯红的余晖穿过高台的飞檐照映在街巷。
崇仁坊外诸多百姓都挤在街上看热闹。
今日是辅国将军栾家二郎亲迎的日子。
街上锣鼓喧天,迎亲的队伍从巷头一直延至巷尾。
栾府内,庄姝与刘中蓉同坐席上。
二人往常深居在东宫内,甚少参加宫外的筵席。
今日太子妃与太子良娣出席栾家的婚宴,攀得上的攀不上的对二人都热情备至。
尤其是东宫里的庄良娣,听说颇受太子宠爱,庄良娣又是打凉州来的,在京都没有根基,官眷们对她愈发殷勤。
庄姝应酬半日,借吃茶的功夫摸了摸笑僵了的半张脸。
此时有丫鬟自前院雀跃地跑过来道:“新妇进门了,新妇进门了。”
众人闻言脸色都沾着喜色,纷纷离席去前院看新妇入门。
庄姝谨记自己的身份,时刻跟在太子妃身后。
宝瓶原见席上官眷多捧着良娣,心中有不快。如今见她还算守礼,郁气消散了些,只在观礼时不着痕迹地将庄姝几人排挤在了人群之外。
庄姝见挤也挤不进去,干脆让道去了一旁。
“良娣。”
庄姝闻声回头,见面前站着一位梳乌蛮髻的美貌妇人。
妇人身边的一名婢女对庄姝福身介绍道:“这是咱们礼部郎中家的夫人。”
庄姝莞尔颔首,正欲离开,却听朱氏又叫住她,“妾母家姓朱,今日见良娣颇生好感,可否邀良娣共饮一杯?也算沾沾今日栾府的喜气。”
云映附在庄姝耳边道:“这位是朱太保家中的四娘,太子妃的表亲。”
庄姝眼中划过一抹诧异,这朱氏不正是曾经赤北侯府的世子妃,怎的短短数日便成了礼部郎中的夫人?
庄姝暗自思忖,对上朱氏笑盈盈
的面庞,并未拒绝。
朱氏见她应下,亦是满脸高兴。
二人往后院走去,朱氏在前引路,二人在栾府后院一处凉亭坐下。
朱氏亲自替她斟了酒,笑道:“此地安静,妾方才瞧良娣身边围了许多人,眼下想必正要寻个安静地方藏着才是。”
庄姝却有此意,只笑而不语。
朱氏替二人斟了酒,举着酒杯道:“往日便听说良娣性情洒然又精于骑术。前些日子的马球赛上,良娣一举赢了太子殿下,可真是出了好大的风头。那日妾亦在场,良娣马上风姿看得妾真是好生羡慕,便想着若是以后学了骑马射箭,想必日子也能增添许多趣味。”
庄姝对她原有些设防,听罢她这番话,只抿唇笑,“夫人若是喜欢,只管学了便是。”
朱氏亦笑着颔首,“日后若是妾学得好了,不知能否有幸与良娣切磋?”说罢她举着酒杯对向庄姝。
庄姝亦回敬她一礼,道:“自然。”
二人在凉亭内又吃了几杯酒,直至湖面起风,云映担忧庄姝受寒,二人这才折回前厅。
此时尚未开席,众人皆坐在一起吃茶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