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久久新书>历史剧不是历史 > 第14章 军粮才是每一场战争的关键(第1页)

第14章 军粮才是每一场战争的关键(第1页)

任何一场战争,短也好,长也好,粮食是第一位的。一群饭都吃不饱的士兵,在打仗之前可能已经哗变了。所以,小说中那种动辄几个月的战争,完全不考虑粮食问题,好像打多久都可以。这完全不现实。

你要打仗,不是先造刀剑,也不是先练兵,而是先看你有多少粮食能撑多久。

战争从来不是光靠武力赢的,拼的是谁能吃得久、运得起、耗得住。

《管子》早就说了:“兵贵神,粮贵持久。”

没粮,你的士兵跑不动,马也瘪了,攻城器械拉不动,连路都走不出去。你就算有三千虎狼之师,三天没饭吃,也只能当逃兵。

你主角穿越带点压缩饼干就上战场?现实告诉你,兵饼三日,士气全散,主角吃饱了,兵先哗变。

一兵一日三升粮,万人部队光吃都吃穷你。

古代军队不是你想象中的“靠气势吃仗”,而是极度依赖口粮配给。

我们来算笔账:

每个士兵每日要吃三升米(约斤);

一万兵,三万升米,七万两千斤;

再加上马匹草料、随军杂役、工匠……

每天光粮草消耗就相当于一个中型县城的储备。

你穿越建个小据点,屯了几百石粮,还敢喊十万军?

你不如先算算你家仓库几天就空,然后军心涣散、士兵哗变、后勤军官跑路。

战争从来不是“粮草顺便搞”,而是“粮草搞不定,仗都别打”。

军粮不等于普通百姓口粮。

主角经常说“我去买些粮就能打仗”,但问题是:军粮和民粮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民粮可以吃粗的、吃杂的、吃现成的;

军粮必须:

经脱壳加工,便于储存;

烘干压饼,适合携带;

熟粮或“兵饼”,便于快烹饪;

有肉干、豆干、咸菜等搭配,避免士兵营养崩溃;

最关键的是,军粮必须统一标准、集中管理、分配有序。

你今天买点稻谷,明天弄点糙米,士兵做不熟、吃坏肚子、体力崩盘、出征三日拉肚子倒地不起,那不是出征,是出丧。

运输比储备更麻烦,路上就耗掉一半。

你以为粮食从后方一拉就能送到前线?你太天真了。

在没有铁路、汽车、马达的古代,运输就是军粮的第一大敌。

水路最快,但要依河作战;

陆路最普遍,但效率最低;

用人扛,每人扛百斤,三天吃完,光回程就饿死;

用车拉,要修路、驿站、中转补给站;

更可怕的是,运输中损耗率高得吓人:

粮食受潮、虫蛀、雨淋、掉包;

驿站官员贪污;

山贼劫掠;

士兵自己偷吃。

宋代《兵食录》记:“后方出粮千石,前线仅到五百。”

你以为你有万石军粮,其实前线一线兵只收到一半,另一半在路上“蒸”了。

再来看看成本。

古代战争中,一斤军粮能花掉一斤白银不是虚构,是现实。

为什么?

粮价平日每石十钱,战时一石涨至三两;

军粮要烘、压、烹、配;

运送一石粮,要养四个人力与两匹马三天;

各地设中转粮站,养活驿吏、兵夫;

容器成本:麻袋、布囊、木桶;

粮库成本:防火、防水、防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