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驿站系统,是国家专设的信息交通网络,不是快递物流,也不是谁想用就能用的“古代顺丰”。别说你要“私建驿站”、“整合马车车队做快递”了,就是用了官驿送个私信,轻则杖责,重则斩充军。驿站在古代的定位,是军事、政务专用系统,完全在国家控制之下。主角们“开驿站搞物流”的梦想,在真实历史面前,连开头都撑不下去。
驿站,又称驿铺、驿馆、传舍,是国家设置在交通要道上用于传递公文、运输军情、接待官员的专用设施。其核心职能有三:
传递政令军情(驿传);
接待过往官员使节(馆舍);
提供车辆人力(递铺、传夫)。
老百姓根本无权使用驿站,除非你是奉旨办差的使臣或奉派出征的军吏。
想象你走进国防部机要专线,说想借用来送快递——这不是天真,是找死。
驿站是王朝制度的一部分,具有极高的政治敏感性。历朝历代都把它作为政权根基之一。
秦汉时称“亭传”,掌握边防与朝令;
隋唐称“传驿”,遍设九州,连接京师与四方;
宋元实行“铺递法”,设“马铺”“水驿”,安排专人专责;
明清设置“驿丞”,户部直管,全国统一调配。
不但百姓不能设驿站,连地方豪强、商人、边地部族擅设“驿所”,也属“私构传制”,朝廷会视为“私建通讯系统”,其罪比造假币还重。
驿站系统是一整套耗资巨大的国家制度。
驿站建筑、马厩、仓库、食宿,全由官府修建;
驿马、驿车、驿丁、驿卒、驿夫均由国家配给;
粮草、饲料、维修、接待费用由地方轮供上报;
朝廷设“驿传令”、“驿乘簿”专门控制驿运资源。
明代全国有驿站oo余所,按三十里一站分布,每年耗银百万两起步。
你一个民间小老板要“开驿站”搞物流?连马槽和草料钱你都付不起。
国家明令规定,非公文差使、非国家命令,严禁使用驿马驿路。
比如《大明律》:“非奉使传驿,而擅乘者,杖一百,徒三年。”
《唐律疏议》更明确:“私借传驿者,罪比诬上。”
即使是六部尚书之子,若无公文凭证,借驿马送信,一经查出,马上革职、充军。
你穿越成个县衙主簿都不能随便用驿马,你说你要建一条“物流线”?朝廷只会以“擅干邮驿、谋乱交通”论罪。
小说里常说“设驿收货、联通四地”,实则大误。古代真正的民间运输网络,根本不是靠驿站,而是依赖以下三种:
客栈系统:提供住宿吃饭,不负责信件传送;
脚行(行脚商):商人抱团组队走镖,靠“同行识字、互带家书”解决信息;
贩运帮(商帮车队):如晋商、徽商等自组驮队,依靠自己人修栈道,非官方。
但这些都不能打着“驿站”旗号,否则会被当成“私夺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