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久久新书>历史剧不是历史 > 第1章 皇帝真有那么大权(第1页)

第1章 皇帝真有那么大权(第1页)

穿越文里,主角一登基或辅佐皇帝,好像一夜之间就权倾天下、号令群臣,想杀谁就杀谁,想夺谁的地就夺谁的地,动动嘴皮子就能让全国上下风声鹤唳。但真历史里,皇帝的权力真有这么大吗?其实不然。咱们这一章就来聊聊皇帝的权力,到底大到什么程度,又被什么东西掣肘得死死的。

不少穿越文作者笔下,皇帝就像现代公司ceo,手里拿着绝对控制权,臣子个个是工具人,朝堂就是董事会,皇帝说一不二。这种写法看着爽,但放在历史上根本站不住脚。比如说:

说罢免谁就罢免谁?真历史里大臣是官僚体系的组成部分,很多官位是世袭、门第、资历堆起来的,你罢免容易出大乱子。比如宋仁宗就想罢免包拯,都被同僚骂到闭嘴。

说杀就杀?杀个大臣不光要顾忌法理,还得看家族、门阀、宗室、军队、甚至地方势力的反应。唐玄宗晚年想除掉杨国忠、李林甫那帮权臣,还真没那么容易,结果安史之乱把自己坑惨了。

说改革就改革?商鞅变法那样的“绝对权威改革”也得靠秦孝公死保。要是主君不稳、权臣不扶持,改革者活不过三集。

那历史上皇帝到底多大权?

先说结论:皇帝权力当然大,但绝对不是“为所欲为”。因为皇权往往要在制度、门阀、宗室、军队、财政、舆论这些大网里周旋。

咱们先看个对比:

皇帝理想权力(穿越文)皇帝真实权力(历史)

想封谁封谁封官要看资历、门第、世家背景、地方支持

想杀谁杀谁杀权臣容易反噬,激起党争、叛乱

想改法就改法改法得群臣支持,动了贵族蛋糕难推行

想调兵就调兵大将多自拥兵权,擅调易引兵变

财政尽归皇帝财政大头在地方、世族、宗室控制之中

皇帝到底被谁制约得动弹不得。

宗室掣肘

宗室是啥?就是皇族亲戚。这帮人是天然的潜在对手或盟友。

西汉刘邦死后,吕后扶持吕氏家族,一度架空刘氏宗室。等到吕氏被灭,刘氏诸王权力膨胀,刘邦子孙干脆自己打内战(七国之乱)。

东汉外戚、宗室互斗,权力此消彼长,最后让宦官趁虚而入。皇帝很多时候成了权力斗争的傀儡,比如汉灵帝就是外戚、宦官争权的工具人。

明成祖朱棣篡位后,怕宗室造反,把藩王权力削到骨头,但也搞得天下宗室离心离德,边疆守土乏力。

穿越文里皇帝动不动灭宗室,这在真实历史里往往是大忌,一旦逼急了宗室,天下必乱。

门阀士族掣肘

别看皇帝坐龙椅,地方上有的是世代扎根的大家族,手握财富、地盘、人脉,甚至军权。

东晋南朝的门阀士族,比如王谢、庾、桓、刘氏,根本不鸟皇帝。你敢不用我家族的人,地方就不给你纳粮出兵。

唐代开国功臣、武则天时期的“五姓七望”,是朝廷不可绕开的势力。你动了他们利益,轻则政局震荡,重则天下大乱(安史之乱就是根源之一)。

北宋虽说重文轻武,但地方大族仍能左右地方官员选拔、军队驻扎、税收上解情况。

穿越文里,皇帝说打压门阀就打压门阀,实际操作起来比登天还难。

宦官与外戚掣肘

很多穿越文喜欢写主角掌控宦官或外戚,一统朝政。但真实情况是,这俩群体往往是皇帝不得不依赖的“刀”,一旦刀握不住,反被刀伤。

汉桓帝、灵帝时期,宦官专权,皇帝反被架空,连亲信大臣都保不住。

唐宪宗想削宦官,结果被宦官毒死。

宋高宗靠宦官传诏掌军,导致朝局诡谲,权臣趁机坐大。

皇帝想借宦官平衡权臣?最后常常是宦官上头,把皇帝自己绑死。

军队掣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