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你过得好吗?”林希在心里默默问道。她知道,自己对温家乐的感情已经无法完全割舍。
在国外,林希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她没有明确的具体地址,因为她不想被任何人打扰。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没日没夜地读书,图书馆成了她的第二个家。她不再碰感情,因为她知道,感情只会让她受伤。
语言是林希面临的第一个难关。虽然她在出国前已经学习了基础的外语,但实际交流中,她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课堂上,教授的语速很快,林希常常跟不上,只能拼命记笔记,课后再去查数据。
“林希,你看起来很困惑。”一位同学注意到了她的窘迫,主动走过来,“我是约翰,如果你需要帮助,可以问我。”
林希感激地点头:“谢谢你,我确实有些听不懂。”
约翰微笑着:“没关系,我们一起学习吧。”
在约翰的帮助下,林希逐渐适应了课堂的节奏。她还参加了学校的语言角,和其他国际学生一起练习口语。慢慢地,她的语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文化差异也让林希感到不适应。她发现,国外的饮食、礼仪、社交方式都和国内截然不同。一开始,她常常因为不懂规矩而闹笑话。比如,她不小心在餐桌上用手抓食物,引得周围同学的侧目;她不懂得如何在社交场合中表达自己,总是显得很拘谨。
但林希没有放弃。她主动去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她学会了如何在餐桌上使用刀叉,学会了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她还尝试着去品尝当地的美食,虽然有些食物她不太习惯,但她告诉自己,这是融入新环境的一部分。
“林希,你太拼了。”同学们看着她总是熬夜的身影,忍不住劝道,“你也要注意身体。”
林希只是笑笑:“我有太多东西要学,时间不够用。”
学业的压力让林希喘不过气来。国外的课程设置非常紧凑,作业和考试的压力巨大。她每天都要泡在图书馆里,查阅大量的数据,完成繁重的作业。有时候,她甚至要熬夜到凌晨,才能完成任务。
“林希,你看起来很累。”导师注意到了她的疲惫,“你需要休息。”
林希抬起头,勉强挤出一个微笑:“谢谢导师,我没事。我必须努力,不能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导师叹了口气:“我知道你很努力,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不能一直这样透支自己。”
在导师的建议下,林希开始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足够的休息。她还学会了如何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比如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学术讲座等。她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成绩也稳步提升。
生活上,林希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她需要自己做饭、打扫房间、处理各种琐事。一开始,她常常手忙脚乱,但她没有抱怨。她学会了做饭,虽然味道不太好,但至少能填饱肚子;她学会了打扫房间,让自己的小窝变得整洁舒适。
林希知道,要想真正适应新环境,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她开始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加入了国际学生联合会。在这里,她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他们一起组织活动,一起分享彼此的文化和故事。
“林希,你太棒了!”一次社团活动中,林希组织了一场中国文化展示活动,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她展示了中国的书法、剪纸、茶艺等传统文化,让在场的同学们惊叹不已。
“我很喜欢中国文化,谢谢你让我了解得更多。”一位外国同学对林希竖起了大拇指。
林希微笑着:“我也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我的文化。”
通过社团活动,林希不仅结交了朋友,还逐渐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她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相处,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希逐渐适应了国外的生活。她不再感到孤独和迷茫,而是充满了自信和活力。但她仍然会在某些时刻想起温家乐。比如,当她看到一对情侣在街头拥抱时,当她在实验室里独自加班时,当她在异国他乡的节日里感到孤独时。
有一次,林希在异国的圣诞节前夕,收到了一位同学送的圣诞礼物。她看着那精美的包装,突然想起了温家乐曾经为她准备的礼物。她的眼眶微微有些湿润,但她很快调整了情绪。
脑海中浮现出与那个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那些甜蜜的瞬间如同电影片段,一遍遍在脑海中回放。心中仍然充满了牵挂和思念。尽管明知道这段感情已经结束,仍然无法放下对过去的执着。心中怀揣着一丝对未来的期待,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与对方相遇,弥补曾经的遗憾。林希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要专注于现在,专注于自己的未来。”
她把这份思念化作了动力,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她告诉自己,只有变得更优秀,才能不辜负曾经的感情。
林希在国外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充实。她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在金融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她的导师对她的评价很高,认为她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学生。
“林希,你是我见过最努力的学生之一。”导师在一次讨论会上对她说,“你的研究方向很有前景,我相信你会在金融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就。”
林希微笑着:“谢谢您,导师。我会继续努力的。”
有一次,林希在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时,遇到了一位来自国内的同学。他们聊起了国内的生活,聊起了那些熟悉的人和事。林希突然想起了温家乐,但她的心中已经没有了那种刺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