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姐君临天下。
而我奉母命就藩。
我才七岁,在长安皇城的锦绣堆中长大,我认识的人都在这里,我不要去那样远的地方。
再说,我为何要去那里?
我要和皇姐在一起。
但是阿母坚持,母命不可违。我去求皇姐,她如今是天子,一言九鼎。但皇姐说她以孝治国,不敢违逆母后。
我只能离开。
长安一别十四年,我初时三月一封信写与阿母,寄与思念。前后四年,共十六封。然无一有回信,便再未提笔。
四年,停止了深夜的哭泣,扼住了疯涨的思念,熟悉了阴平风貌,我也能够慢慢走出离愁别绪,接受这个远离长安皇城的封地,后来不久又遇见了年少爱慕的人。即便后来的后来方见世事荒唐,实乃遇人不淑,然那个少年到底慰藉过我孤独,给我深刻的希冀和企盼。
再后来归国回朝,我已近而立,皇姐也已至中年。她待我一如幼时,我依旧是尊贵无匹的荣嘉长公主,如愿住在了当年的端清公主府,还与皇姐玩笑让她偶尔下榻此间,了了我幼时想与她同榻的夙愿。皇姐点头应好。如此,我在长安城中也可谓炙手可热,权势煊赫。
因为即便我的生母联合前朝宗亲毒杀太子赐死,被除名宗室,然我不仅没被牵连,身份却更尊荣了。因为我被寄名在圣懿仁皇后膝下,同皇姐成了更亲密的手足。
这些都很好,我也没有不知足。只是不知是否居在此间,离宫阙甚近,我总是不经意遥望长乐宫。
我幼时长大的地方,陈氏后半生终老的地方。
早年的那点疑惑,在心中又开始滋长。
她到底怕皇姐什么?
她如何会结合前朝反父亲的帝国?
又到底为何那样狠心,同幼女生别离,至此不肯见?
皇姐,前朝,帝国。
这样的字眼盘旋的心头,我便知晓自己不可多想,不可多思。但是止不住啊,朱檐飞廊在眼前,从她坟上吹来的风在耳畔回响,纵是不介意真相也难释怀怎就莫名淡薄的母女情意?
我做错了什么?
是故,景泰廿六年,在皇姐度过十年危机之后,我向她请辞,要求迁往阴平封地。
我给了缘由,在那里的时间比这长,我想回那里。
皇姐没有挽留,她以阴平为中心阔我封地,赠我珠宝金银无数,还说我可随时回长安。
我重新回来阴平,学着太常的样子,寻人办起学堂,为皇姐的新政添砖加瓦。府中也养着一些幕僚打发时辰,好多都是她送的。她说我可以选一人以白首,也可择多人以欢愉,都成。反正我是大魏最尊贵的公主。
日子平静而有意义,我以为会就此过一生。
直到景泰廿九年,我回来阴平的第三个年头,府里来了一位老妪,直言要见我。
人带了进来,细看,竟是素节。
阿母当年的贴身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