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亮倒是没着急摇头,“你怎么想的?卖什么东西?”
章峥道,“我们这地界多什么商队?”
他们地处西南气候湿润多山林,药材商倒是很青睐。章峥小时候就见过药商收各种杂七杂八的药材。就是他们小时候也摘了些卖钱。
王天亮也想到了,“药材生意确实赚钱,但是本地药农的药材都是长期供稳定的老板,他们怕不会轻易卖给你的。再说买到手后,销路去哪里?提前没有找好销路,货到地方了迟迟卖不出去,在外衣食住行都是本钱,没自己的店铺卖,很容易被人捡漏低价收购了。”
这些章峥想过,他问道,“总镖头还记得辽东的人参?”
到了辽东,谁还不知道北珠、人参、紫貂皮?那边百姓几乎都是走山客,采珠人,以交易皮毛为生。
听着很有钱的样子,但实际上比他们华水县还穷。
种的是耐寒的小米和黄米,很少稻谷,铁犁都少,多以木头做犁刀,亩产不过百。
就是如今华水县在县令的推广农耕堆肥法子后,亩产基本两百斤以上了。
主要那边已经是边疆,临近高句丽,战乱频发十室九空,千里冰封,地广人稀的苦寒之地。
当地一斤人参就卖五六两银子,八两以上的人参,便是论根卖。
王天亮在赶山客开市的时候也看过热闹,低矮的黄土墙街道,挤满了天南地北口音奇怪的商客。
拿着山货是火眼金睛辨真假,还是着了道,鱼目混珠把赝品当做宝,各凭本事。
这里面门道深,就是好些当地药铺子干了几年收山货的伙计也不一定能辨认正确。
还专门有做假人参骗外地商客的,真真假假混一起,跑了千山万水回头赔了银子落了一场空。
跑辽东倒卖人参,要是识货肯定赚钱还不愁销路,但是……他们压根就没见过人参啊。上手都没碰过。
章峥道,“对,去辽东买人参。可我们地界的药材也是宝贝。难道你们没听过山漆?”
李钱来磨磨牙,“你好好说话不会?总是一副抬杠反问。”
章峥挑眉,“你心态真差,怎么当大当家的?你说我我还不能说你了?”
“我哪说你了!”
章峥不解释。
反正他就是面镜子,反射的只是对面人的语气和口吻。
章峥道,“不重要。”
李钱来:……
真气人!
这小子进镖局就是来克他的吧!
王天亮笑道,“反正小峥是不会这样和我说话的。”
李钱来吹胡子瞪眼,“算了算了,山漆是什么?”
王天亮也不知道。
章峥道,“我也是听买人参的跑商说的,说还有一种药材,叫金不换。只西南有。”那人听章峥官话口音偏西南,便和他打听起来,章峥装的一脸无辜年纪小,对方也不设防,就说起山漆有市无价,比人参还难得。
怎么可能比人参还难得?
要真这么宝贵,他们西南地界的百姓不会不知道,全都跑山里挖了。
章峥问了王老掌柜后,才知道山漆确实很稀有。
南诏人发现山漆有止血消肿的奇效,因为生于深山里又能像漆一样缝合伤口,便叫山漆。
中原一代,甚少听山漆的用途。还是最近几年,朝廷发现南诏将士随身携带山漆粉止血,阵亡伤员大减,带回朝廷给太医署才发现它的奇效。
王老大夫的老御医族叔还特意来信,问他采购些山漆送府城研究。
他们这里没有山漆,还得去和南诏交接的南州地界采挖。
南州和华水县离得不远,骡车十天就到了。
所以章峥想先去南州挖山漆,收药材,再一路北上路过繁华州府卖了,攒了本钱再北上辽东买人参北珠皮毛货物。
章峥说完,信誓旦旦地看向李钱来,跑商的优势已经说的很明确了,他们一身武艺没什么不敢闯的。
李钱来笑着拍章峥的肩膀道,“不错,万事开头难嘛。”
王天亮蹙眉,这就同意了?
章峥一喜,李钱来慢慢补充道,“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章峥起身,李钱来瞪眼防备,但章峥捧着他双手诚恳道,“再考虑考虑?”
李钱来傻了下,这是章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