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久久新书>农家幼崽竹马日常by秃了猫头免费阅读 > 第143章 搬家(第1页)

第143章 搬家(第1页)

山狗村最近热闹的很,周围村民都跑来学种姜。

章家也买了姜种加上其他家送的,姜种就有五百斤,打算一口气种五亩。这数量就很夸张了,其他村子没本钱,加上手艺生疏,顶多买五六十斤种着先试试。

五亩,光是请张三李四两家带着张二郎五个人,再加上一头牛耕地,那也得种上小半个月。不过附近村民来学手艺,由章有银父子三人带着种一天,基本都能上手了。

来了十几号人,都是大黄村的,基本上一户人家就带了三个劳动力,老中青齐上阵。干两三天齐活了。

章家提供茶水,管中午一顿,每人一个杂粮烙饼和两个馒头,大伙儿都有些意外,本抱着学手艺的心思,慢慢看慢慢琢磨,但是吃了人家的伙食,那就得好好干。

这边村风还算淳朴,一来一往的人情世故刻在了骨子里,基本上都奉行拿了人家的东西就要卖力气。

后面两三天,其他小井村和梨花村的村民也收到消息,纷纷跑来看,结果章家种的差不多了,田地里是一片片漂亮细土,脚印子都收的平整,种完了。

村民懊悔得不行,怎么大黄村就没人给他们递个信儿。梨花村的一个妇人还埋怨起亲戚了,明明平时自家有好处都会给大黄村的娘家说。

这次倒好,明明都眼巴巴盼着章家回来种姜好去学学,结果娘家带着哥哥弟弟们都去了,就是忘记她这个嫁在梨花村的女儿。

白瞎了拜年又是送肉又送糖,真真是令人心寒。

那妇人碰见了小井村的小钱氏,知道春妮儿在李瑜手边学手艺,笑着脸问小钱氏能不能问问章家现在还教吗。

没赶上趟啊。

小钱氏可别提多风光了,因为好些小井村的村民都跑来问种姜的事情,对她都是笑脸相迎。还夸她春妮儿聪明能干如何如何的。

“种,过两天虎家周家程家也种,你们去的话给我说,要有个人头数目,人家还包一顿饭。”

“哎呀这么好啊,山狗村真是大方。”

“那是,我听刘翠翠说周家和虎家也都打算进城开铺子了,我就说虎平头怎么有事没事就去大黄村铁匠家,过年都走动,原来是想拉老铁匠入伙。打铁不得两个人嘛。一个人拎一个人捶。”

“啥,虎家也要进城了?我瞧他们家还没修新屋子,以为他家没钱呢。”

“屁,那许桂香精明的很,家里地又多,怎么没钱!你是不知道,大黄村的人都传开了,说许桂香从年前到现在,才半年不到,赚了十两起码。”

“冬天能赚啥钱?他家烧炭卖钱也赚不到十两。”

“不是,是种地,就是种那什么芫荽,大黄村的人都说山狗村家家户户都种好些芫荽,城里人可爱吃了,五六根一把就三文钱。开春那东西发的很,一大片大片的。”

“就是那把爹娘送去做牢的王哥儿,也种了好些,估计都得卖大几百文了。”

这下人人都眼红了。

没听说种地能赚钱的。

赶紧学着种起来。

平时刘翠翠大嘴巴遇到她说个不停,那能赚钱的事情,她硬是碰到好几回,没见刘翠翠说一个字。

“听说也是章家带起来的。”

“哎哟,章家咋这么会赚钱?你看看那王燕子在章家喂三个月奶,回来跟个城里人似的,脸盘子大一圈,又白又圆又红的,一看伙食就吃的好,她以前多精瘦啊。”

“听她婆母说,章家每天都是鸡鸭鱼肉轮着来,饭菜香得很,那吴婆子以前是在城里大户人家当厨子的。一对双生子,也没见偏儿子还是偏哥儿,我就说人家怎么可能偏心,那章小水不就在前面,不是一样当个宝似的。”

不过是以前人家嫉妒李瑜孕期吃的好,编排的酸话了。

村民七嘴八舌说起来,越说越起劲儿,以前是总有人唱反调,倒不是对章家怎么样,就是习惯和别人不同,不论什么话总能挑出个刺头,显得自己拎得清。

现在章家势头大,将就人家,总不好明面说了。只心底想章家虽然赚钱,但是你们没去过县里,总去过镇上吧,那摆摊的多辛苦,起早贪黑风吹雨林的,现在要到清明了,雨水多,可不得成了落汤鸡,生意哪有这么好做的。

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

“哎呀,我家春妮儿今后也要跟着进城了,章有银说了五月份就去。现在刚买了铺子,还腾挪不开的。”小钱氏显摆道。

这下小井村的人和大黄村的人一样的反应了。

周围四五个村子,走货郎摆摊子不稀奇,章家还是头一个去城里开铺子,当老板的。

哦,不止一家老板了,其他几家也不差啊。

所以就是说山狗村风水好,人家外地带来的风俗也好。

章家姜种下地后,回城就搬家了。

李瑜一连几天赶了一张番布酒旗,之前食摊那张挂食肆就不够打眼了。他做了一张,周小溪也做了一张,红底金线绣着“水宝家的”。

这次搬家周小溪和赵天天也跟着几个小子去了。主要是认认地方,也帮忙搭把手。

陈家早在房契过户后,就爽快把食肆腾挪了出来,说是腾挪,桌椅板凳橱柜这些物件不可能带走。

有租骡车运送的钱,都可以买新的了。

用了十几年的老物件,没散架没缺胳膊腿的,但是也卖不出好价。所幸全送章家了,毕竟他们还得跟着章有银学好几天,卖个人情也是好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