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偷着笑了,分明看到老爸的那根长寿眉毛耸动了好几下。
o月日,上海等地开始出现关于有关“四人帮”的大幅标语日,界西市召开级以上干部会议、传达有关中央文件;再过天,中央文件传达到了全体党员。
忆江南下班一进家门,就看见哥哥忆江东和几个一起退伍的铁道兵战友们、兴高采烈地在欢呼:“我们胜利了!那个理论家、那几个极左派被打倒了,那些阉割马列主义的人早就该枪毙了!”那几个老兄简直是得意忘形仰面向天摊举双手狂喊着。
很多地方的老百姓,特地去菜市场买螃蟹,点名就要公一母的。
老百姓对“四人帮”真是深恶痛绝!绝大多数老百姓弹冠相庆!对华主席是热烈拥护的!
四人帮一垮台,全国各地造反派的派性头子顿时就瘪了下去;许多停工停产的单位就逐渐开始恢复生产,百废待兴拨乱反正、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轨。
年月中旬,界西市的大街上贴出来了大幅标语“热烈欢迎高等院校招生”。
忆江南立即出动,打听界西市有关高校招生的信息。教育局革命委员会的主任庄西,她的信息无疑是最准确的了:“有关名额已经分配到了各个行业主管局”。
西江省机械厂的主管部门就是界西市机械局,其中有一个省中医学院的名额,立即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听说有一位姓安的姑娘,她是先当兵再退伍回到机械局工作的。安姑娘也是党员,年纪比忆江南还小几岁,而且她的父亲与机械局阮局长还是战友呢!看来这个中医学院的名额已经被机械局机关工作人员提前锁定、非安姑娘莫属了。
个人报名、群众推荐的工作还没有正式铺开,激烈的竞争已经开始了。
一周以后,西江省机械厂分配到了个名额,一个是机械系、一个是冶金分析、一个是师范大学中文系。
在那个年代,年轻人可以有理想的翅膀,但只能在限定的范围内飞翔。
忆江南最想上政法学院、或者学法律、但是没有名额,想报名都找不到门,那个法律专业根本还没有恢复。
想上大学、报名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求:未婚,就这一条,把o以上的年轻人都卡住了;第二条则是“工龄长的优先”,这一条对忆江南大有好处、极为有利。
从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有届、届、届、俗称“老三届”的高中和初中学生们,当时既不能升学、也不能按时毕业、全国大约有千多万中学生滞留在各自的学校里。
年,全国同时对届中学生进行毕业分配。界西市是一座煤城,当时的分配方向就是面向农村、面向工厂、面向矿山、面向军队,俗称“四个面向”。
“老三届”的毕业生,是作为“知识青年”走上与工农兵结合的道路、是需要接受工人阶级、贫下中农、解放军“再教育”的。
有大约四分之一分配到工厂的知识青年,当时被称为“学员”,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徒”,每月工资“学员”比“学徒”还低了元钱。
到了年底,老三届的学生们与“工农兵相结合”都已经年多了。在工厂、这些学员、早已经成为了工人阶级的一员,尚未结婚的青年人已经是屈指可数的啦。
o年,批工农兵大学生推荐制度就有过一条要求:“工龄满年者”;当时的忆江南掰着指头一算,还要干等、年,这个等待的时间未免太漫长了吧。
听说部队里推荐上大学就没有这个工作年限的规定。千方百计利用了“经过长征的军人子女可以优先入伍”这条政策,忆江南跑去当了兵,期望能从部队缩短时间上大学
年那一次大学招生、“教育回潮”要进行文化考试,全国出了一位物理化学考试的“白卷考生”张铁生、他在考卷背面写下的那封信曾经引起忆江南心里的多少共鸣因为服从调动、与推荐上学的机会擦肩而过兜兜转转还是经历了年的等待,才迎来这么一个最后的机会。
忆江南得知上大学的名额已经到了工厂,立即向卫生所俞所长、工厂劳资科童科长,提出要上大学的报名申请;在那三个名额当中,她选择的就是中文系,因为她爱好文学。
工厂的子弟学校老师中没有未婚青年了,这个中文系的名额,全厂居然只有她一个人报名!多少年来不谈恋爱不结婚的坚持,是符合了必备的先决条件了!
报名填表,群众评议、小组鉴定、卫生所签字盖章、报工厂党委研究决定后,就等体检了。
工厂向机械局和教育局提出了申请,因为要“扩建职工医院”,要求市招生办公室根据本厂工作需要,将中文系置换成为医学院校名额。
月日,界西市招生办召开有关院校招生工作人员协调会议。
忆江南的这份报名申请表和简历在与会人员中传看了一遍,立即引起了与会老师的极大兴趣;出现了八所学校争抢一名生源的场景、其中还包括了北京大学;因为每个生员可以填写的六个志愿,忆江南填报的是政法、法律、新闻、文学、外语、医学。
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像这种出身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家庭的红五类苗子,最符合那个年代“根正苗红”的标准。
她从小学开始就是班长、少年先锋队大队长、中学学生会学习部长、各科学习成绩平均在o分以上;三好五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在学校获奖无数;兴趣爱好广泛品学兼优、是学校女子篮球队长、学校宣传队队长、小喇叭广播站站长;参加工作工龄已经年,有当兵的经历、在部队受过嘉奖、政治上是共产党员;工厂曾列入重点培养展对象,计划培养为民兵营长……这样的生源,有哪个学校不想要呢?
其工作单位要求调剂医学名额、师范学院不肯放弃这名学生、界西市本次招生的六所医学院校包括北京医学院、上海医学院、湖南湘雅医学院、和西江省中医学院、医学院、浮州第二医学院也一起来凑热闹……会场上居然会争得不可开交。
招生办主任张地三一看,这个会再这样争下去,其他的工作内容怎么进行了?
这位张主任非常果断,把忆江南的档案和报名表全都收了起来,立即拍板:“这个单位要求医学专业,本就属于调剂名额,不要再争了,就放给本省的医学院校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这样,一锤子定音先把去向的范围敲定下来了。
北京大学的王老师为了缓解会场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戏谑道:“现在是阿司匹林战胜了文章诗意,就是满足了单位的工作需要嘛,否则我们北大也是想要这个学生的;你们没有现,这个生员的六个志愿大都与文科有关的吗?”。
西江省医学院,这次来参会的医学系主任刘老师和李老师竭尽全力没有争到这个学生,也只能扼腕叹息!
事后才知道,这位张地三主任的儿子想去这所学院,忆江南必须让位。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第二医学院的招生老师许葆华、是个上海知青,头脑非常灵活。
他不像其他学校的招生老师那样,仅在会议上表一下意见;他是竭尽全力对招生办主任张地三实行了死缠烂打,还谎称:“忆江南本人同意来我们第二医学院的”。
这位张主任原本就有那么一点私心杂念,根本不想一想,忆江南怎么可能与这位许老师接触,还会表态去那个第二医学院;张地三为了儿子就是需要这样一种台阶,才能顺水推舟,避免忆江南成为他儿子的竞争对手。
那个年代,全国所有大专院校的学制全部都是三年、根本不分什么名校不名校、也没有本科专科的区别。
只要能够读书就行、就连这位招生办的主任,为自己的儿子预留的名额、也仅仅是省内的一所普通医学院、他甚至都没有考虑过北京医学院、上海医学院、湘雅医学院这些名校。
喜欢工农兵大学生请大家收藏:dududu工农兵大学生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