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饮了几口茶休息了一会儿,安碧如便把自己和喧儿在苏州城查看了几圈并没有什么异常,她们回来的路上也在没有人跟踪说给了小弟弟和徐芷晴。
怕是上次跟踪姐姐那个死掉了,这些人应该隐藏起来了这样我们追查起来就更难了,徐芷晴听到安碧如的话分析道,旁边的林三也点了点头赞同。
几人分析了一阵,林子觉得诚王府这一批死士,可能会对他们制造破坏或刺杀。
昨天那个一个死掉的死士,估计让他们现同伙一直没有回去让他们起疑了,今天都没有跟踪师姐姐姐和喧儿,应该是隐藏了起来。
一定要尽快在他们做出破坏或刺杀行动之前揪出出他们,知道徐芷晴不会武功。又一直在军营里,便安排冰儿、清儿、玉、洁儿四姐妹在军中保护徐芷晴。
府里巧巧和凝儿虽然也不会武功,但有仙子姐姐、师傅姐姐、仙儿、喧儿几人会武功,再加上在萧府外有布置的十分严密,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林喧听到老爹林三提起冰儿、清儿、玉、洁儿四位仙坊姐姐,在心里嘿嘿一笑,有她们在,以后想要和姨娘们欢好就方便多了,得找机会也跟四位姐姐欢好一下。
就在此时营帐外有将士禀报到,林帅、徐军师有圣旨到。
林三、林喧、徐芷晴、安碧如几人出了营帐,就见宫里的高平带着笑容,正在账外和许震叙话。
林三打了个哈哈,迈步进去,抱拳道:“原来是高公公驾到,小弟有失远迎,还望公公恕罪。”
高平急忙起身恭敬道:“不敢当,不敢当,国公爷您说笑了,叨饶了国公爷的商量军务,都是老奴的罪过,高平可不敢在林三面前放肆,这个是当今小皇帝的亲爹。
徐芷晴和安碧如面面相觑,夫君能让这宣旨的太监如此卑躬屈膝,在军营苦等大半个时辰不说,竟似来宣旨也是一种大大的罪过。
高平四周瞅了一眼,小心翼翼道:国公爷皇上让咱家来传四道圣旨,是给国公爷和二公子,徐军师、许震将军每人各一道。
从京城到金陵一路上辛苦高公公了林三笑着说道,国公爷折煞老奴了。
高平宣开圣旨,笑着道:“皇上说了,这道圣旨,国公爷、二公子、徐军师、许将军及其家人,皆都不用跪。
废话,铮儿是自己的儿子,这个老子怎么能跪自己的儿子,但是礼不可废,该谦让还需要谦让,林三哈哈笑了两声,没有说话。旁边的许震知道林将军和二公子徐军师和小皇帝都是一家人,他可不敢不跪,扑通一下跪了下来准备迎接圣旨。
第一道圣旨是给林三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镇国将军、国公爷,忠勇军大元帅,忠勇正直,体贴民生,爱民如子,堪为世之楷模。
此次清除朝中诚王旧势力乱党,功不可没,特赏赐玉珠千串,黄金万两,绸缎万匹,以资嘉奖。
其实林三也明白自己的官已和爵位已已经是大华最大了,但这些金银饰,黄金丝绸,他还是很喜欢。
第二道圣旨是给徐芷晴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忠勇军军师徐芷晴,忠勇正直,体贴民生,勤习兵法,运筹帷幄,堪为世之楷模。
此次在收复江浙两地城池,清剿赵新宇的叛军中,指挥得当,运筹帷幄,功不可没!加封一等女公爵。特赏赐玉珠千串,黄金万两,绸缎万匹,以资嘉奖。
徐芷晴心里非常高兴,以她高傲的性格,这些金银饰她不在乎,大华女公爵可能就她唯一份。
第三道圣旨是给许震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镇北将军许震,忠勇正直,体贴民生,带兵有序,指挥得当堪为世之楷模。
此次在收复江浙两地城池,清剿赵新宇的叛军中,带兵有序,指挥得当,功不可没!加封一等候爵。赐玉珠千串,黄金万两,绸缎万匹,以资嘉奖。
许震赶紧磕头,恭恭敬敬把圣旨接在自己手里。
最后一道圣旨是给林喧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忠勇军右路将军林喧,忠勇正直,体贴民生,带兵有序,指挥得当,堪为世之楷模。
此次在收复江浙两地城池,清剿赵新宇的叛军中,率先破开杭州城城门收复杭州城,劝降扬州城叛军,破开城门收复扬州城,带兵有序,指挥得当,功不可没!
册封为忠勇军右路将军林喧为喧武王,因其少年英雄在江浙两地连破两城,赐江浙两地为其封地,辖地的所有民众官员军官节受其管辖,可直接过问当地军政民生事务,战时为两地最高指挥长官。
高平看一旁站着的林喧还在呆,一弯腰笑眯眯的道,老奴给喧小王爷贺喜了,快领旨谢恩吧。
林喧嘿嘿笑了一声,对高平点了点头,高公公辛苦了。
听完给高公公给林喧的圣旨,小皇帝封他为王。
许震也不惊讶,林喧本来就是小皇帝的亲弟弟封王是迟早的事。
徐芷晴和安碧如听了相视一笑,徐芷晴以她的聪明才智,喧儿封王和此次让喧儿出征应该是夫君林三早早就安排好的,只是便宜喧儿这个小坏蛋了,江浙两地为其封地,辖地的所有民众官员军官皆受其管辖,可直接过问当地军政民生事务,喧儿不就成将江浙两地的土皇帝,那这小坏蛋岂不更是要无法无天了。
原来朝廷在收已经成功收复江浙两地剿灭叛贼赵新宇势力传回的捷报后,朝中大臣们和小皇帝协商对收复江浙两地的有功人员的封赏,也是讨论了几个早朝,这也是赵铮和朝中大臣一致的意见。
关于林喧12岁封王,朝中大臣也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林三前不久朝中进行了一次大清洗,林喧本来就是小皇帝的亲弟弟封王也是迟早的事。
此次收复江浙两地,林喧小小年纪连破两城,大家有目共睹!
朝中大臣都选择站对国公爷林三的队,早朝时一致赞成林喧封王,同意江浙两地为其属地,反正人家是亲兄弟,朝中大臣也是以此表示支持,小皇帝赵铮国公爷林三、小王爷林喧!这样的好机会,大臣们当然不愿意放弃。
听到儿子封王林三也十分高兴,虽然这是他早期都安排好的,林三想本来想请高平萧府为他接风洗尘,奈何高公公说不敢讨扰国公爷与小王爷传完旨便告辞带着几个小太监回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