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胡为民觉得国内所有讲座、讲坛、座谈会之类的活动开场都是一样。
先是主持人那套熟悉的能背出来的开场白:“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志们。。。。。。”
胡为民在心里默默接上下句:“在这骄阳似火的日子里。”
果然,台上那位主持人字正腔圆地继续道:“在这骄阳似火的七月,我们欢聚一堂。。。。。。”
如果他没猜错的话,按照经验,接下来该进入领导名单报菜名环节。
“今天莅临现场的领导有:市作协副主席。。。。。。市文联副秘书长。。。。。。《故事会》主编。。。。。。”
胡为民注意到一个规律:但凡头衔带“副”字的,主持人必定会巧妙地在姓氏后略作停顿,等掌声响起再补上“主席书记部长”等实职。
接着是历史意义升华阶段,然后又是各位领导讲话。
冗长的环节过去后,才是《故事会》主编介绍介绍参加青年作家讲坛的嘉宾。
当介绍到胡为民的时候,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然后,就是各位作家一次发言,谈感想,谈感悟,谈《故事会》杂志带给自己的收获等等。
现场的作家不少,但干货着实不多,大家都掌声也不够热烈。
直到主持人说到“下面有请著名作家胡为民老师发言!”时,全场掌声雷动。
胡为民整了整衣领,大步走上讲台。
他清了清嗓子:
“尊敬的。。。呃,刚才主持人已经尊敬过一遍了,咱们就直接开始吧。”
会场爆发出一阵真心的笑声。
“诸位同志,方才听了几位老师的高论,我实在惭愧——我写《黄飞鸿》的时候,真没想过会火。今天既然让我谈创作,干脆聊点我的想法,那就是武侠小说里的主角和反派到底该怎么写。”
台下哄笑。
等笑声停下来后,胡为民接着道:
“黄飞鸿不能只打架,还得会吵架。”
“有人说武侠小说就是“侠客打架,读者叫好”,这可就糟践了好题材。武侠小说为什么越来越流行,我的《黄飞鸿》,为什么读者爱看?
因为黄师傅不光会“佛山无影脚”,还得和十三姨斗嘴、和衙门周旋、甚至给街坊调解夫妻矛盾!”
台下,有作家询问道:“胡老师,这点该怎么理解呢?”
胡为民点点头,然后道:“还是拿我的小说《黄飞鸿》举例,小说里有一这么段。
黄飞鸿刚摆平闹事的洋人,转头就被宝芝林药铺的伙计堵门:【师父!您上个月义诊欠的药材钱,房东说要拿您的狮头抵债!】黄师傅边擦汗边摸口袋:【哎呀,我武林宗师也要为五斗米折腰。。。。。。】”
台下某位年轻作家嘀咕:“这不就是市井生活加武功吗?”
“是啊,感觉这么写没什么出彩的啊?”有人小声附和。
“说市井的那位同志。”胡为民立刻指着他鼻子笑:“你悟了!武侠武侠,先有‘人’才有‘侠’!”
他说的当然不是什么放诸四海接准的真理,可他拿自己的作品举例,那自然是错不了的。
底下的人,听着也觉得有道理。
不敢说对他们的写作能有多大帮助,却能帮他们分析出武侠小说,尤其是胡为民这部武侠小说的人物塑造。
“不够,胡老师还有吗?”
“胡老师,再讲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