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处理食材时,哪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玩意,就算一些高深厨技,比方说能够一瞬千刀,剃光鱼肉,但鱼却茫然不知,只剩鱼骨依旧游于水中的罗汉水晶斩,本质上也是干脆利落。
为了把握火候,所以需要入微的掌控能力,为了最大程度的保留食材的美味,所以需要刀工的简洁,为了洞悉食材最美味的一瞬间,需要的是极致的精确。
秉持这般厨艺理念,莫夜煌并不觉得剑气纵横三万里这种大场面有什么值得称赞的。
杀人,只需刀锋刺穿心脏,至于如何将刀锋送入敌人的心脏处,这就是技巧的范畴了,除此之外,什么都不需要。
厨师与武者,终归是两个职业。
以前没机会也就罢了,现在有机会了,莫夜煌便按照自己的理念,开始大幅度改造东土武道,但与此同时,这对莫夜煌而言,也是一种难得的进食。
触摸一个又一个武道强者的故事,聆听他们的意志,注视他们的信念,莫夜煌于此提炼出有用的资粮,来完善自己的精神。
渐渐的,莫夜煌手中的出招表已经有不少了,他的目光再一次落在了墨雨身上。
此刻的她,因为多种属性的强横劲气冲突,导致身体机能开始崩溃,浑身青筋怒绽,血液渗出,看起来好不骇人,虽然战斗力愈发强横,但神情非常不正常,只见墨雨左眼露出正义凛然的神色,右眼露出邪魅狂娟之色,嘴上还露出一个充满疯狂的笑容,嘴巴一开一合,还吐出充满仁义礼智信光辉的白沫。
说来繁复,一言蔽之曰,墨雨距离身心崩坏已经没多远了。
如果再不出手,这一次轮回,墨雨估计又要凉凉了,所以莫夜煌出手了。
将降临于墨雨身上的古老武道意志驱逐,取而代之的是出招表中的技能加持,经莫夜煌这般操作后,墨雨的战斗风格骤然一变。
墨雨之前被古老武道意志附身,虽然身心接近崩坏的极限,但某种意义而言,这并非坏事,因为这些古老的武道意志,正将自己的传承融入到墨雨身心之中,也正因为如此,墨雨举手抬足力量运用,堪称妙到巅峰,一招一式,都蕴含着浓烈的武道意境。
那时的墨雨,是一个风华绝代的武者,但此刻,墨雨却变成了一个战士,诸般技能挥洒自如,形成诸般连招,但这些技能对她而言都只是工具,她娴熟的运用着这些工具,只是为了击杀敌人,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这种变化有好有坏,好处就是,武道意志降临时附带的身心压迫得以规避,坏处就是,武道意志附带的传承也因此断了。
更深入的说,在之前,感应神武智慧能够获得古老武道意志的传承,从而获得力量的永久性提升,但现在,只能获蕴含古老武道意志威能的技能,获得临时性的战斗力提升。
这种变化,只能说好坏参半,但这正是莫夜煌想要的,如果说神武智慧是东土武道的历史书,那么,这本历史书不应该有本身的色彩,应该是让读者看了后有自己的感悟,而非让读者直接变成历史中的人。
千百年前的夜王,的确很霸气,堪称独领风骚,但他已经作古,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今天的烈啸天获得其意志传承,了不起也是成为另一个夜王而已,虽然也能说是有所成就,但是,极限也摆在那里了。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这一句老话,便已说明了一切,所以,莫夜煌毫不犹豫的重塑了神武智慧的一部分基础架构以及一部分运行机制。
效果也甚是不错,在新版神武智慧的加持之下,墨雨攻势延绵,居然和十几个苏沧海打得有来有回,而且不像是之前那样随时都要崩溃。
莫夜煌见状,继续自己的操作,他开始整合神武智慧支流,他率先整合的便是仁之支流。
心悯苍生苦,不惜牺牲自我,也要解民之疾苦者,可谓仁之大者,东土世界作为武道之事,少不得动荡与争斗,由此孕育的民间疾苦可谓多不胜数,但也因为如此,江湖中孕育出了无数仁者,眼下,莫夜煌便开始将这些象征仁之信念的故事,悉数整合在一起。
也在此时,墨雨的战斗风格又是一变,从之前的变化多端,开始出现了一致性。
她脚步一错,身影一旋,左手做刀,旋身而斩。
斩出这一刀时,某种惨烈感油然而生。
于此时,墨雨心中莫名的泛过一些画面。
大齐朝康帝三二年,有一乞丐,右手先天残缺,左腿也瘸了,但曾受人一户人家救助,后来有邪道妖人屠戮民间,动辄破门灭家,期间就屠了乞丐的恩人一家,这乞丐虽然不懂武艺,但却有一腔胆魄,为报恩,追踪凶手数年之久,观察其武功之弱点,出手之习惯,而后自创左手旋身刀。
九年后,凭此刀,与敌同归于尽,为天下除一大害。
后人感其仁义,尊称其为丐王。
这一刀,便是这一段故事的凝聚,一刀斩出,便是仁义所在,不惜与敌皆亡的惨烈。
虽然新版神武智慧的反馈,没有了古老武道意志的传承,但是,技能之中也蕴含着浓烈的印记,以此推动着技能的威力。
手刀斩出,斩掉一个苏沧海的头颅,随之其他苏沧海又袭来,墨雨招数在一变,以右手做剑,直刺而去,快落流星。
曾有剑客,擅快剑,偶遇山贼劫掠郡县,便不顾势单力薄,仗剑杀入,一百二十剑,杀一百二十贼人,最后难敌势众,筋疲力尽后为贼匪所擒,被压于匪首之前问罪。
跪于贼匪之中,剑客虽是手中无剑,但却不曾畏惧,寻得机会挣脱枷锁,以手为剑,击杀匪首。
虽剑客最后也亡于贼匪的围攻之下,但郡县之民感其恩德,将其故事传颂各方。
这一剑,求的便是仁心恒在,生死无惧之意。
此刻,墨雨手中使来的每一招,皆是一个故事,每一式,皆叙说着仁之真谛,推动招式变化的,与其说是力量,不如说是一种精神。
曾有人为了这种精神抛头颅洒热血,也曾有人为行仁道而埋骨葬尸于四野。
但那又如何,仁者……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