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心里其实也有观察宁晋川的想法。
现在给宁晋川做事也能观察到宁晋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后说不定真能做“租书”的生意。
“大哥,你是做什么生意的呀?”陈青问道。
宁晋川指了指身旁的编织袋:“套圈圈的,现在没有人做这个生意,只有我一个人做。”
“一天能赚一二十块。”
听到一天能赚一二十块,陈青有些难以置信,震惊的看着宁晋川:“大哥,真的假的?能赚这么多钱。”
宁晋川把袋子打开:“这生意其实很好做,现在能赚这么多钱,那是因为没有人跟我抢生意。”
“长则半个月,短则三五天,估计就会有人跟风。”
“抢生意的人多了,肯定也就不怎么赚钱了。”
这一点宁晋川还是想的很清楚的。
有头脑的又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其他人知道这个生意,肯定也会算自己的利润。
套圈圈的利润几乎是透明的。
他们只要蹲在边上看一天,把所有销售情况、中奖情况记录下来,读了小学的人都能算出一天可以赚多少钱。
别人知道这生意一天能赚一二十块钱,肯定会想着,就算自己赚不到二十,赚三五块也可以,加上套圈圈几乎没成本,入行门槛直接被拉到了最低。
陈青从袋子里拿出一个圈圈和一个竹筒:“就靠这个东西赚钱?谁卖这个啊?”
现在的聪明人很多,但还没有那种形成体系的商业思维。
这就好像一些基础的科学定律,在提出这个定律的人出现之前,也有很多聪明人,他们一样没想到,但只要这个定律提出来了,后来的人,只要是正常智商水平,就能掌握这些定律。
宁晋川有上一世很多县城的商业思维,这就给他提供了很大的优势。
就算遇到那种智商比自己高的,在做生意方面他们也不一定能比得过自己。
宁晋川把套圈圈的规则简单说了一遍。
陈青听完后,一拍大腿:“这不就是变相的赌博吗!”
“所有人都想中大奖赢钱。”
“大哥,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宁晋川还真没有脸皮直接承认,毕竟这一门生意,真不是他想的:“算是吧!”
“其实这种游戏很早之前就有了,类似的游戏有投壶,战国时就在玩了,我只是稍微改了一下。”
陈青疑惑的问道:“投壶是什么?”
宁晋川被问的一愣,随即也反应过来。
这个年代没有网络,所以很多信息传播速度非常慢,只能依靠口口相传,或看书。
后来有网络,一个小学毕业的人在农村种田,没事的时候刷手机,他们也能汲取到大量碎片知识。
还有影视剧里面,也会拍很多东西出来,只要有一个达官贵人玩投壶的镜头,看过这个影视剧的人就会知道,古代有投壶,投壶大概是怎么玩的。
现在没有网络、很少有人能看电视,大家就没有办法通过这两个途径提取知识。
也就导致很多在后来只是常识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不知道。
又比如“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一句诗,很多人并不是读书学来的,而是看电视或在网络上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