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久久新书>大宋广告商笔趣阁 > 第122章 无心插柳(第1页)

第122章 无心插柳(第1页)

李人俞是最后一个从院子里出来的,脸色并算不上好。待他抬眼看到罗月止身边站着的人,气色便更差了些。

他是最后一批出来的秀才,从头到尾听遍了老夫子对各人的问答与品评。

他听着夫子对那王姓郎君轻描淡写的夸奖,以为基调就是如此,老夫子是会体贴和鼓励后进的,谁知越评到后头,老夫子嘴越毒,听到的夸奖越少,李人俞便渐渐明悟过来:那几句轻描淡写的夸奖,估计已是今日的最高待遇了。

而他自己得到的点评更是不甚理想……老夫子说他如今字写得好,诗文也细致清丽,但策论眼界略显狭窄,照猫画虎,是为“才学不足以佐大志”。

这番话听在李人俞耳中,无异于被指着鼻子说他乃是道旁苦李,不成器的庸才。

他自小在蔡州被奉承着长大,是十里八乡出众的才子,如何吃过这样的苦头?

他被人落了面子,脸皮正紧,便是笑都难扯出来,走到罗月止与那王姓郎君面前弯腰行礼:“表哥,王郎君。”

罗月止心想:坏了,这个情况看着比仲辅还不好。

罗月止不问结果,只同他说樊楼吃酒的事,这位表弟却开口婉拒了,说入贡院在即,要赶紧回家温书。罗月止静静看了他一会儿,点头答应下来:“也好,不打扰表弟用功。”

马车就在门外,罗月止与王仲辅陪他走到门口,目送他乘马车先行回了罗家。

“你家这个表弟心思重,全写在脸上了。”王仲辅负手而立,“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欠缺历练,便要由他去历练。我一个没露过几次面的亲戚表兄,如今平白无故跟他讲些大道理是没有用的。”罗月止拉拉王仲辅的袖子,笑问道,“就剩你啦,王家郎君可有耐性陪我吃顿饭食?”

饮食之间,王仲辅问起罗月止的近况。罗月止同他最是坦诚,趁着閣子清净,四下无人,将《论女科举》的风波同他转述一番。王仲辅皱紧了眉头,反应与赵宗楠和蒲梦菱都不同:“奇谈怪论,有违伦常。若真将文章发表出去,散播在闺阁当中,岂非误人子弟?”

罗月止自是知道,就当朝人来讲,王仲辅这样的反应其实才正常。他未曾插话,静静听王仲辅的想法。

“如今朝廷冗员之势日加严峻,虚职遍地,科考做官……岂是那些闺阁娘子们该考虑的事情。”

“这位娘子亦将科举想得太过简单了。”王仲辅道,“就说赶考这件事,在毗邻开封府的州县居住也就罢了,江南、西北、西南各地举子们千里迢迢赴京赶考,顶着大雪奔波千里,风霜苦寒,又是哪个娇弱女子能承受住的?若只想着金榜题名状元游街的风光,却不计其中艰难曲折,只想着‘我来我也行’,实乃滑天下之大稽。”

王仲辅又摇摇头:“这还是一年就能考上的情况。可谁见簪花游街的背后,考不上的郎君们人叠人堆成了山?就说头一道解试,浩浩荡荡十万人参试,能中举的不过千人,攒够了盘缠,万名举子入京城,真正登榜的至多二三百,榜上无名就要回乡重来。三年一次的春闱……人生有几个三年?郎君们皮糙肉厚熬得起,娘子们又待如何?”

罗月止饮了口眉寿酒,半晌后才开口说话:“但仲辅可知,路途艰辛,要不要去是一回事,有没有的选,却是另一回事。”

“以前嫁娶婚姻不许娘子们自己相看,全凭父母之命,教出来的女娘温顺无骨,反倒撑不起事情来。可如今能叫她们在灯会上、自家宴席上同外男说上几句话,她们见多了人,才能变得聪明,知道该怎么为自己盘算。以前人一说女子娇弱,二说女子阴寒,故而不许女子上船亦不准去码头,可如今做船舶生意的娘子不也遍地都是?她们又哪里娇气、熬不过辛苦磋磨呢?”

“你说云中君未经苦楚,把科举之路想当然,却没想过她困于闺阁之中,当然只能够想当然……难道不应该先打通了路,试过了,才能评上一句合不合适么?”

王仲辅听得认真,沉默半晌:“月止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

“方才想到了我家那个读《诗经》都费劲的呆子青萝,一时感慨瞎说的。”罗月止去同他碰杯,“我自知道都是些奇谈怪论,贻笑大方,过耳便罢了,你莫要计较。”

王仲辅笑起来,举杯同他相碰:“意见不同实属常事。月止又在这儿故作客气。”

他将酒一饮而尽:“实不相瞒,方才我本想借相夫教子的话来反驳你,可想到鸳鸳与秋娘子,还有乱水家那个做生意养家的阿姊,准备好的话却是一个字都吐不出了。你方才的话我此前闻所未闻,待从贡院出来了,我们可要细细聊上一阵。”

“那是自然。”罗月止笑答,“等你从贡院出来的那天,我必定亲自去接。”

……

三月中旬,开封府绿意盎然,柳条抽芽。昨夜下了场小雨,嫩柳叶悬在街边坠成连串的绿珠,将贡院白墙映得干净又透亮。

贡院外头堵满了来接考生的人。

红漆杈子两侧,官眷们有仆从开道,乘着马车等在最前面,寻常人家的亲族挤在后头,伸长了脖子遥遥望向巴掌大的朱红院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