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久久新书>大宋广告商百度 > 第184章 才子无邪(第2页)

第184章 才子无邪(第2页)

李家三舅李硕敏是个实诚人,对妹子一家素来尽心尽力。

罗月止托他置办的农田、庄子和铺面,他都差人打理得井井有条,还经常亲自登门料理琐事,件件都没有疏漏。

罗斯年坐在马车里探出头,离老远便看见了宽阔漂亮的宅子,高兴得叫出了声。车队刚停下,他便拉着场哥儿和青萝撒腿往下跑。

李春秋和罗邦贤依偎在一块儿,瞧着这敞亮的庄园,亦是高兴。

罗月止最后下了车,孤零零站在一旁,看他们喜笑颜开,心里突然空落落的。

他想起了赵宗楠第一次带他去京畿药庄的那天,两人磕磕绊绊在田垄间走,一眼望过去,药花铺成锦缎,从脚下一路连到天际。

他难得下回地,举止比赵宗楠还笨拙些,延国公便牵住他走,头顶着蓝天,整个世间都慢悠悠的。

李春秋问道:“阿止想什么呢?”

罗月止回过神,往前迎上家人:“想着庄子里这五十亩田地,等今年收了粮食便改种药草呢。能卖上价钱,开了花也更好看,可是个好主意?”

……

罗家在蔡州呆了十日。

罗月止有正事做,去州城中帮蒲梦菱打听妆品销路。

罗斯年没夫子管着,可就撒了欢,在庄子里疯玩了十日。

罗邦贤与李春秋早没了当初逼迫罗月止读书的韧劲儿,管不住这兔狲,就算想再待上一段时间,罗斯年这功课也耽误不得了。

罗家人收拾行囊,便同李人俞、孙茺儿这对新成婚的小夫妻一起北上返程。

待到了长垣县,从来没出过远门的罗斯年乐极生悲,突然发起烧来,上吐下泻。

罗家一行便又就地休整了几日,寻医问诊,只等三郎君身体好些了再上路。

罗月止便是在这时候,遇到了那位传说中的苏子美。

是这位长垣县令,主动叫罗月止去府上说话的。

李人俞赴任途中,曾偷偷拆看过罗月止给顶头上司写的书信,信中措辞严谨得很,只似泛泛之交。可苏县令这回着急见罗月止,语气却热情得很?

李人俞有些疑惑,找到罗月止递话儿的时候,还试探了好几句。

可别说他了。

就是罗月止自己也没闹明白。

待见了面才知道,这苏子美竟是个极其热情的自来熟,说同罗月止神交已久,头一回见面,便拉着他喝了半下午的酒。

苏子美拍他肩膀:“怎么不熟?何来不熟?几年前你家那书封,不是延国公托我题的?我夸奖富弼出使有功的诗,‘不烦一甲屈万众,以此可见才短长。’不是你给登刊的?就冲你这份眼力,与你做个朋友又有何妨?”

苏子美此话落下,便是近百杯不停,谈古论今,时政佐酒,比那欧阳永叔还能喝。

听着听着,罗月止便发现了,这人不仅能喝,还敢说。

自从吕相离京,如今朝廷对议论时政的态度的确是松快了很多,积极纳言,任人评说。

坊间百姓开着大门都敢谈论国事,就算皇城司的察子正巧路过,也权当没听见,一个屁都不放,和刘家兄弟掌权时乃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就算如此,也没见几个像苏子美这样,穿着绿袍子,还敢酒后纵论朝堂得失。

这人瞧着俊秀文弱,但气魄非凡,行事颇为潇洒豪放,不似宋人,反倒像个生错了时空的盛唐遗民。

就说这么件事:

前几年吕相主持朝政的时候,阻塞言路,命令除了台谏两院的官员以外,任何人不得评论朝政,违令者各有惩罚。官员如此,更何况黎民?

民间一位白衣秀才不满地方吏治,上书言事,朝廷竟然直接将其下狱。

当时这件事闹得很大,触怒了天下读书人。

这苏子美,便是其中最冒头的一个。

他这芝麻大的小官,提笔便作诗痛批执政之失,说什么“大臣尸其柄,咋舌希龙拜”,写诗骂人还不够,还把诗文一个劲儿往京城里寄。

若非他是杜衍的女婿,彼时这官袍怕都保不住,把他这老丈人愁得不行。

苏子美这几年升迁慢得很,估计也与这仗义执言,敢冒大不韪的性情有关。

而在这位大谈朝政、以诗讽谏的大才子看来,罗月止一介商人,身份地位甚至不如读书人,便敢做什么《杂文时报》、《开封日报》,一脚踹通朝廷与百姓之间的言路……就算此生初见又有何妨?

这份魄力,如何不值一顿大酒?

作者有话要说:

苏舜钦苏子美,北宋小李白(不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