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仲夏,天气日趋炎热,书坊内外都洋溢着一股纸张浸透暑气之后的湿热味道。
尤其是刚过晌午,刊印书册的长工们无不挥汗如雨,根本提不起力气工作。
幸亏罗月止及时从走街串巷的卖冰人那里下了订单,每隔两天便购入一批冰,供书坊和家里使用。
宋代没有冰箱也没有空调,但时人为了解暑,早就研制出了藏冰的冰室和冰鉴,冬季采冰贮藏,夏季凿出来驱暑纳凉。
皇室还专门开设了一个叫做“冰井务”的部门负责管理冰窖,团队拢共有百八十人,在夏季要负责冰块贮藏和分发的工作。
宋代官府贮冰量之大,不仅可以足供宗室贵族与达官显贵使用,富裕出来的全都投入市场,百姓都可以到指定的店铺买冰,价格也不是很贵。
就算不买窖冰,也能自己做冰块。
唐末时期“硝石制冰”的技术已经被记录下来了,只要有硝石原料就可以在酷暑中造出冰块。
具体方法是找一只大盆放入足量硝石,再将一只小碗放进硝石水中,硝石吸收热量急速降温,会让小碗中的水快速结冰。
更厉害的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大盆中的硝石水会再次凝固成硝石结晶,下一次制冰不用另购新的硝石,是个可以循环使用的绝妙方法。唯一的缺点就是制冰量没有那么大。
与之相反,窖冰虽然量大,但大多是冬季开凿自天然河水,杀菌不行,放在房间里解暑可以,若用来制作冷饮很容易拉肚子。
所以民间很多人,总之自己也用不了太多冰,还是会选择用硝石来做冰块,有富余的就走街串巷卖掉,能在夏天美美挣上一笔小钱。
书坊今日的冰送到了,大家赶紧在身边放上一筐冷雾蒙蒙的大冰块,这才好好喘了一口气。
罗月止又施行索唤,从商贩处订了好几份凉水荔枝膏外卖,几份送往家里,剩下的留在书坊里请长工们一起吃。
罗邦贤以前也很仗义,对伙计们都客客气气,但从没像少东家这样体贴过。
长工们坐在后院石阶上,一人捧着一碗清甜冰凉的凉水荔枝膏,一口下去暑气顿消,都觉得小日子过得挺美,皆领罗月止的情谊。
罗月止好歹在现代生活了二十余年,做广告总监的时候也偶尔请员工们喝下午茶,都已经习惯了。却没想到在北宋时期,这样做的东家却是不多。
阿虎亲自给罗月止去送荔枝膏,虽不善言辞,还是表露心意,拿不甚讲究的大白话感谢了罗月止几句。
罗月止笑盈盈看他:“一碗荔枝膏就感动了?等少东家发迹,还得请大家吃大螃蟹呢!”
长工们都笑起来,高声说那敢情好,他们可是记住了!
阿虎闲来无事,蹲在旁边问罗月止:“少东家,咱们那什么广告务的单子已经发出去那么久了,怎么也不见人上门来做生意啊?”
罗邦贤只是在家里修养,并不是彻底袖手不管了,故而长工们还是没改变称呼,依旧叫罗月止少东家。
罗月止低头喝糖水儿:“没有那么快的。商人谨慎,这样新奇的一项买卖,光有松风画店和宴金坊两个先例也远远不够说服。他们都不知道管不管用,当然得先观望着。”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好找,须得多些耐心。没人上门,咱就安安稳稳做咱书坊的老生意,总归也在赚钱。‘才子松风’那套书封上市之后,咱营收不是又破纪录了么。”
罗月止微笑:“我都不急,阿虎你急甚么。”
阿虎听得半懂不懂,只觉得少东家是个顶有主意的,不动声色,天塌下来也能提前算计到。他说不着急,那肯定就不急了。
结果好巧不巧,就是聊几句闲天的功夫,在前头铺面值班的伙计突然跑到了后院来,张口便朝罗月止喊:“少东家!少东家!前头来人了,说要问咱们罗氏广告务的事儿!”
结果刚才还被阿虎认为成“不动声色”、“天塌下来也能提前算计到”的罗月止,听到这话,把糖水碗往阿虎手里一扔,兴高采烈,眉毛都快飞起来了,连声答应:“终于来了!好好好,我这就过去!”
就是他腿伤没好利索,慢吞吞站起来,走路还有点瘸。
反正现在大家都在休息尚未开工,阿虎凑热闹,撂下糖水碗,跟着罗月止也窜到前堂去了。
今天天气热,又刚过晌午,店里安安静静没有客人。
罗月止走进前堂,只见铺子里站着一老一少两个人。
老者皮肤黝黑,满面沧桑,身穿茶坊铺商常穿戴的灰绿短褐,眼见已过花甲之年,满头灰白发已稀,脊背微微佝偻着,但精神看着很好,声音也挺洪亮。
老者自言叫做周老丑,身边站着的是亲孙女周鸳鸳。
名叫周鸳鸳的小娘子一言不发,安静地扶着周老丑的手臂,听爷爷说到自己,低下头屈膝给罗月止行礼,叫“东家好”。
这位小娘子看模样应刚刚及笄,只比青萝大上一两岁。她身穿青色罗布裙,头上梳髻,无珠无钗,单插着只朱红小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