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拿那手中纸去对看各个宅子的门头,等见得“宋家食肆”招牌上几个落漆的字,胡子一下子就抖了起来,很是激动的样子。
他见得宋妙就在门口,忙上前几步,问道:“敢问小娘子,此处可是那酸枣巷尾,卖‘宋记绿豆蓉糯米饭’的宋家食肆?”
宋妙先是一怔,随即应道:“正是,却不晓得老爷子这是?”
那老头脸上立刻露出笑容来,道:“老夫是来寻那宋摊主的——她前一向不是有在太学后头卖糯米饭、烧麦吗?我家中有晚辈买了回来,我尝了,十分好吃,但不知怎的,这两日竟是一直不见人出摊。”
“正巧我今天闲着,索性自己来一趟,且看看能不能买几份回去吃!”
又问道:“小娘子可晓得那宋摊主在不在的?”
宋妙笑着指了指自己,道:“我就是那卖绿豆蓉糯米饭的摊主。”
那老头一愣,道:“原是个这么小的小娘子。”
但他说完,立刻又问道:“这两日小娘子怎的不出摊了?这会子我可还有那糯米饭、烧麦能买的?”
“老爷子却是来晚了,今日的吃食都被人买走,眼下没有剩的了。”宋妙道。
那老者愣了一下,俨然不敢置信,看了看天色,忍不住问道:“这才什么时辰,我今日都来得这样早,竟还有人排在我前头吗?”
宋妙简单解释两句,只说被人提前包了,这才早早的就一份都没有剩下。
“果然好东西都是要抢的。”那老者叹了口气,又问道,“那日后是要怎样才能吃到?”
宋妙笑道:“等太学公试结束,他们正经上学了,我早上就会回食巷后头出摊的,难得老爷子喜欢,到时候叫家里人来买就是,我给您单留一份。”
那老头听得还要等学生收假,一副天都塌了的表情,道:“等他们上学实在太久了,明天能有吗?”
“能是能,只是我一早就要出摊,只怕未必能遇上。”
那老者道:“若能约个时辰叫人来半路……”
但他自己立刻就否定了,道:“罢了,要是中途遇到什么事,两边等也不是,不等也不是。”
这样大年纪的一个老人,为了吃点自己做的东西,如此执着,宋妙作为动手的厨子,高兴之余,自不忍心,便道:“老爷子若是不嫌弃,正好我也要做早饭,不妨留下来坐一坐?”
那老头惊喜地“啊”了一声,嘴上道:“未免有些失礼吧?会不会叨扰小娘子?”
但他一边说,那腿却跟马儿脚似的,竟是自己会识途,已经主动跟了上去,还像模像样地站在门边,等宋妙把那推车推进去,十分勤快地去捡地上木垫子。
等宋妙停好推车,那老者已经两手抓着那木垫板进了屋,问道:“小娘子,这东西放哪里?”
宋妙忙上前去接,道:“我来就好!”
那老头却是往边上一让,道:“瞧不起谁!老夫从前也是上过马,打过仗的,就算眼下年纪大了些,也远比寻常人孔武!区区一块板子,不在话下!”
不管嘴上如何夸口,这老者看起来又矮又瘦,背都有点驼了,跟孔武二字实在扯不上关系。
宋妙怕他闪了腰,忙让开,随手指了个最近的地方。
那老头还十分讲究,把那木板规规整整靠着角落放好,拍了拍手上灰土,很满意地欣赏了一下自己放的位置,这才在宋妙拿来的蒲团上坐了。
见他坐定,宋妙问道:“老爷子喜欢吃甜口还是咸口?”
“都使得,都爱吃!客随主便,哪有来做客还挑剔的,小娘子原本是要做什么,照旧做就是了。”老者忙道。
他既这么说了,宋妙就不再多问,径直去了灶边。
先前在食巷里出摊的时候,就总有学生问有没有甜口的吃食,又有催她再做那黄馍馍的。
但黄馍馍做起来实在费力,现有的品种已经牵制了宋妙大部分精力,不太能把这个加上去。
不过吃食的品种肯定是要随着四季做添换的。
尤其天气一热,糯米饭跟其余汤饮还好,烧麦就不再那么合吃了,一则到底有些腻口,二则笋、荠菜都是只得一季,后头再没有了。
前一阵事情太多太杂,她暂时还没办法腾出手来,只能先做搁置。
结果昨天推车出摊,又被不少沿途散客来问有没有甜口的吃食。
趁着今天一应都被那秦纵买走了,倒是省了许多功夫,腾出空来,她就想着试试做个新的品种。
既然是要拿去出摊的,又是个插缝,自然得把成本低、做法简单放在最紧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