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艘船随水流徐徐而下,一个时辰后,岸边停船近百,普鲁兵持刀械挑弄一番,回头向堆古示意,这批船只并无异样。
堆古遣先锋士兵乘船先行,每隔一段距离便缓缓下放一只掌状大小河灯,红色灯芯为警示,蓝色为畅行无阻,第一支先遣队伍缓缓消失在黑暗夜幕中,半个时辰后,接连放下畅通的讯号。
格来松了口气,堆古锁眉,并没有放松戒备,他点兵五千,遣人逐批上船,沿江流往上游划去。
再半个时辰后,江畔渐起夜雾,堆古收到第一支船发来的消息,城内有人接应,他们已躲开潍城水军的监视,顺利潜入潍城内部。
堆古下马,跳上船去要随军前行,格来在旁,出声劝阻。
堆古眼里闪动着贪婪又饥渴的光:“格来,攻下北国,成与不成,在此一役了。”
格来于是怔怔放了手,在茫茫夜幕中目送他远去。
周怀晏在江边眺望,耳边听见动静,便收回了目光,他脚下躺着潍城水军的军头,那人被斩了右臂,割断了舌头,将死之际仍鼓着两眼看着他,嘴里呸出血沫,血溅到他靴尖上来。
周怀晏冷眼打量他,蹲下身,掐住他的下巴:“你想说什么?”
片刻,他想了想:“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你说不成啦。”
他手掌微一用力,轻而易举便拧断了他的脖子,他站起身,踢了踢脚下血肉模糊的尸体:“谁敢说些我不爱听的话,我就拔掉他的舌头,让他也说不成。”
众弟子畏惧对视一眼,无不胆颤心惊。周怀晏满意地笑起来。
只有李尚兴讪讪地抹了抹鼻子,装模作样恭维他,说是大事将成。
袁良上前禀报,说是普鲁兵已进城,已有皮船过了第一道闸口,往这边方向驶来,相距不过十里地远,不出一个时辰便可与众人会合。
周怀晏捂紧唇,吃吃地笑,笑着又像染了风寒似得,肺里受不住,呛得剧烈咳嗽起来,红菱从后拍打他的背,递上手帕去给他。
周怀晏扶着她,半天才站起身来,抬起手一看,雪白的帕中浑是猩红的血。
他怔了一下,许久没有回神。
红菱忧心忡忡,在旁喊一声盟主。
周怀晏突然挥开她,用力将脚下一具尸体踹开老远。
他嘶喊道:“拉旗,迎接普鲁大军!”
他说罢张开手来,他的发丝和衣袍,在冷冽江风里张牙舞爪地飘舞。
他回眸,眼瞳漆黑,神色癫狂,一时宛若妖邪。
袁良低头不语,红菱拿了紫团花茧的袍子,上前为他披上:“盟主本就有病在身,还请多加御寒,顾好身子才是。”
“举旗是否太过张扬,恐怕会惊动城兵,还望盟主三思,低调行事。”
周怀晏咳嗽一声,挥开她:“你没有看见吗,他们要来了,这一局我就快赢了,又何必畏手畏脚?!”
“我忍了这许久,不就盼着这一刻吗?”
“李清正何惧,北恒帝何惧,潍城消亡,京都乃是囊中之物,这天下容不下我,他就得易主了呀!”
红菱心惊,生恐人多眼杂,忙要打断了他,而他的声音一下戛然而止,一支利箭自江岸边破风而来,擦过他的耳际,倏然钉死在地上。
两人皆是后知后觉。红菱一回神,忙拔出剑来,将他护在身后,周怀晏微微一愣,抬手不可置信地擦了擦耳际的血。
他遥遥抬眼望去,江上波浪翻涌,夜雾茫茫,江水怒号,冰面消融之声,此起彼伏,他看不清江那边是谁人,胆敢射箭偷袭。
他捡起地上那支箭,箭长两尺有余,精铁铸,箭头还沾着他的血,锐利如斯,尾羽轻长。是足够拿他性命的一箭。
来人所使应是一把重弓,他有着过人臂力,与叫周怀晏一击毙命的决心,才能由远远的江岸,发出这致命一箭。
这箭不偏不倚,擦过他的耳际,仿佛失策,又仿佛是一种傲慢的嘲弄和警告。
江风锥心刺骨,刮上面门来,叫周怀晏醒了神,江心夜雾随之缓缓消散,消融的冰面中,露出小船上影影绰绰的一道白影。
船上的人不疾不徐放下弓来,显露真容。
周怀晏喉中一窒,眼里交杂着深沉的爱慕与仇恨,说不清道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