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安慰,他们每年都一样祭祀,很多东西都有现成的,只要将祭祀的三牲六畜准备好,其他的大差不大。
“嗯,不知道这次谁主持?往年可是请的外面的大师!”
“应该是张大师主持吧,我之前看族长派人去请他来着。”
往年他们这边都没有固定的大师,都是现去请来有名的大师来主持祭祀,张大师来这边也差不多一年了,比较有名,人品也不错,这次估计大多数是他主持。
“张大师可以,他人不错,算的还准,上次我小侄女夜哭就是他收的惊。”
“对对,上次我儿子丢魂,也是他帮忙找回来的。”
“张大师一算一个准,人还不错,他主持也当得。”
拥护张伟男的人不少,都是见识过他本事的人,对他比较信服,这种祭祀的大事,所有人的观念都是,找生人不如找知根知底的熟人,比较靠谱。
这边讨论的热闹,林夕也得到消息了,林虎专门跑了一趟告诉的消息,他们对柳絮传递消息多少有些在意,不过林夕拒绝林涛安排人过来的提议。
如果安排林家人过来,就太显得刻意了,他现在还不需要那么低调,偶尔串个门传个消息就够了,他不需要人保护。
祭祀进行时
这边林夕再次拒绝了林虎的提议,“虎叔,你该做什么做什么去,我这真不需要人。”
“你自己在家,这我们怎么放心?”
“没事,我一个小孩子有什么让人担心的,反而越在意,可能越让人关注。”
林虎见林夕如此固执,无奈叹气,林涛嘱咐的劝说工作又没完成。
“祭祀的事情确定请张大师主持了?”
“嗯,族长多方考虑,觉得张大师可以胜任,你是有不同的意见?”
“没有,他挺好的。”
林夕难得夸一句,经历上次昏迷的事情,他觉得张大师当时是看到他了,他回来的时候,张大师的目光在他身上装作无意的流连过,看来是有两分本事的,不是单纯的骗子。
而且站在族长的角度来说,张伟男确实比较适合主持这次春耕祭祀,时间紧迫再找其他人来不及了。
“嗯,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事情吗?我回去禀告族长!”
“没有,让族长正常来就行,我要有事会去找他商量的。”
可能是不适应头上突然多了一个比他权限大的人,林涛族长最近做事有些反常,林夕没想管那些杂事,想要的只是军权。
而且并未打算最近使用权利,这是关键时刻保命用的,平时不会启动的,林涛的担心和小心翼翼就多余了。
“好我知道了。”
这边林虎走了,那边郑冰和郑子墨也匆匆的出村了,他们对外说的是出去探亲,其实要做什么只有两人心里知道,知情人加上一个郑元嘉一个林夕。
他们走的利落,没有提前通知,桃花村其他人都在讨论春耕的事情,也没在意两人的离开。
柳絮这两天也在忙,林夕这边倒是一时间安静下来了。
他这边安静下来,村子里忙碌又热闹。
自古至今,农耕为主的大地上,都有春耕祭祀的习惯,有的地方叫祭春,开犁祭,有的地方叫种皇田,也叫开春或拍春。
伴随着祭祀开始的是具有当地特色的节目表演和活动仪式。
有的地方会在春季上表演社火,有的地方会舞狮舞龙。
请专门的舞龙队、腰鼓队、加上农具队、生肖队,穿上各地区的特色服装,开始表演庆贺。
这是传统也是期盼,为了祭祀农神,祭祀龙王,祈求丰收。
祭祀开始,村民们会盛装出席,请法师先生焚香化表,朗读事先写好的祭祀的文章,告慰天地,祈求风调雨顺。
然后集体叩拜祈求,最后才是表演,有的地方会装扮神明绕场一周,接受供奉香火。
有的地方会更实际一点,直接请牌位出来,然后赶着套好犁铧的耕牛,在田地里用犁划开地皮,后面有人拿着粮食撒种子,也会有人拿着耙、锹等农具。
这种表演更重实际,内容几乎与农耕场景一模一样。
中国远古就有祭祀社与火的风俗,“社神”与“火神”。大多数时候社神是共工氏之子句芒,火祖为炎帝神农氏。
“社火”原来就是对句芒和炎帝两位尊神的合称。因为祭祀他们时,民间都要舞龙、舞狮演酬神“百戏”,慢慢的,民间就把祭祀社神与火神时所演的“百戏”称之为“社火”。随着历史的演进,发展到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民间祭祀社神越来越淡,社火几乎只祭祀火神了。
社神句芒是春官,也是春神,司掌农事,社火起初就是一项祭祀春神和火神的民间活动。
皇帝也会在每年开春的时候祭祀,祈求平安顺遂,主要祭祀的是天地,社稷。
社稷,其实就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总体来说,皇家和民间大致流程差不多,都是一样祭祀神明,愿望也是大相径庭,祈求顺遂,只是规模不同,各个地区的习俗也不同罢了。
林夕他们村子的更偏向简单实用,按照基本流程,开头都是由风水先生焚表敬天地,祈求风调雨顺。
他们会跟着参拜天地,后面就简单些,会挑选出来一个德高望重的岁数大的人,选择出一块地方,第一个开始耕地播种,预示一个好的开始。
然后会放炮仗,点燃早就准备好的药草和柴草搭建的草垛,他们会围着燃烧的火堆载歌载舞,祛除邪祟祈求往后日子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