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妃因为有两位公主,也算是诞育有功,加上女儿在身边,万贞儿并没有跟历史上那样,
让人诟病她迫害宪宗皇帝的子嗣。
只是宪宗皇帝一直没有儿子,这让刘定之很是担心。
同年六月,钱太后(孝庄钱皇后)去世,周太后(孝肃周皇后)不愿钱太后与英宗合葬。
宪宗命太监夏时与怀恩召集辅臣,商议钱太后的丧葬事宜。
阁臣彭时首先反对。
次日,宪宗再召彭时、刘定之等重议此事,彭时仍坚持前议。
刘定之更是坚持组训,当时的情况吴有为也知道,周太后差点儿为此萌生死志。
最后还是吴有为给出的主意,万通告诉了宪宗皇帝,才解决了此事。
按照历史走向,刘定之此时已经病入膏肓,只是宪宗皇帝倚重,时不时地赏赐下去,吴有
为的灵水间接也惠及了他,故而现在的刘定之虽然已经六十一岁了,但是跟四十一岁似的,中
气十足,精神十足。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很高,说刘定之:为人性情耿直,刚正不阿,但又十分谦恭勤勉,尤以
文学之名享誉中外。
他文思敏捷,知识宏博,雄浑瑰丽,变化莫测,虽机轴多出自三苏,而理道过之。
其为诗含蓄蕴藉;而忧国忧民之心常流露于字里行间。明朝中叶,刘定之名闻天下,擅一
代文宗,虽武夫悍卒,亦无不慕传
而另一个人在他说完之后,也上前自我介绍:“本官商辂…。
吴有为:“。。。”
此次会试,主考官是俩大神啊!
商辂说完之后,便开始敬神,当然,拜的是孔子、孟子等等圣贤。
又举着“肃静″、“谨学”等回避牌子绕场一圈,还有各种星宿神像,以防止贡院走水、大风
等等。
经过了神明,学子们果然缓解了一些紧张,毕竟心里没鬼的人,对神明也能坦荡荡。
俩位主考官就让收掌试卷官取了新印出来的、墨迹犹未全干的考卷来,叫巡检军校散给众
考生。
这一场才是真正的抡才大典,考取了就能青云直上,入朝为官,考不中的至少又要等三年
辛苦蹉跎。
场中近万考生的情绪都压抑到了极点、激扬到了极点,在这种尖锐冲突的情绪中接过考卷
颤抖着揭开卷面,仔细阅看题目。
而吴有为他们则相反,这三十个几人早就在吴有为的“模拟考试”之中吃足了苦头,任何可
能发生的情况他们都演练过了不止一遍。
第一场仍是三道四书题,四道五经题
这个时候模拟考试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三十多个举子跟旁人不太一样,他们气定神闲,
他们游刀有余,他们循循渐进。
吴有为心情更是平静,考试而已,对于经历过应试教育的他而言,这简直是小菜一碟。
只是他低头写的认真,刘定之跟商辂都从他身边路过,看了看他的房号,刘定之惊讶了
下,商辂更是惊讶了。
俩人对视一眼,纷纷回了上位。
考试不难,难的是考试的内容,这一点吴有为学得不错,他这些年别的没做,字练得不错
后来又跟张升和杨一清彼此学习,学问扎实,功底深厚,加上他到底是比原主的眼光宽广
许多,写起来头头是道。
第一天吴有为就在破题打草稿,深知卷面的重要性,吴有为当天并没有在试卷上写字,而
是打草稿,修修改改,
当天晚上,吴有为就烧了一点银霜炭,要了热水,用小刀子切了一块调料块进去,放上菜
干,跟煮方便面一样,掏出晒干油炸过后的面饼放里头煮。
古代方便面,吴有为为了会试没少折腾,早在四年前就给罗伦用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