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世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同时好奇地打量面前的女侯。
作为当今陛下第一个被册封女侯的人,卫少儿可是威名遐迩,不管是造纸术丶活字印刷术在文人间备有贤名,她的封地丹阳也因此文风鼎盛,近些年足足有四所学院在那里扎根,书铺丶纸坊丶笔坊丶墨坊更是多,吸引了不少大儒以及达官显贵在那里定居。
他之前听阿父说,丹阳上缴的赋税比起十几年前,足足翻了二十多倍,而且随着西域商路的开通,丹阳纸的名声又远传海外,即使纸的价格不如前几年贵,赚的银钱反而更多了。
卫少儿察觉他的目光,一边品茶,一边开始不动声色地套话。
今日可真是天助她也,张府就留下最小的孩子。
短短两刻钟,张安世不仅将他们一家人的事情给倒光了,还顺便吐槽了一番族人和亲戚。
张妻着急忙慌回来时,就看到卫少儿与她的小儿子相谈甚欢的场面,连忙上前致歉,「让女侯久等了!是我疏忽,没提前告诉女侯这事!」
卫少儿屈身回礼道:「张夫人莫要这样说,本应该是我替家中顽子前来说亲的,却没有提前说一声。小公子天真烂漫,文采又高,可比我家那个皮猴让人省心多了。」
张妻看向旁边的老奴,眼神询问。
老奴眼神复杂,不知道怎麽说。
难道要他当面告知自家小公子已经讲所有「家丑」都倒光了。
张妻心中一凉,无奈看了小儿子一眼,见对方还傻呵呵笑,只得将其抛到脑後,开始全身心招待卫少儿。
卫少儿对张家了解清楚,之前已经答应霍去病,她也没摆什么女侯架子。
含蓄和谦虚乃华夏的良好美德。
所以接下来张安世这个小公子,就见卫少儿骂霍去病时,张妻在一旁找补,说霍去病少年英才,风度翩翩:卫少儿夸赞张苒时,张妻则是「哪里哪里,张苒其实也……」
聊过天后,卫少儿与张妻的感情迅速拉进,卫少儿邀请张妻明日去府中赴宴。
回去的路上,马车中的卫少儿想着从张家小公子了解的情况,不由得一笑。
谁曾想让朝野闻风丧胆的张汤,家风却如此严正。
她阖眸斜靠在车壁上小憩。
张汤身受陛下重用,陛下若是允许张苒嫁给去病,想来暂时不用担心陛下忌惮的问题。
青弟已经成为大将军,再加上子夫,卫家如日中天,不过这些在某一日也会因为陛下心态的改变,成为卫家的吊颈之绳。
除非……
卫少儿张开眼,眸中闪过一丝厉色。
她一直觉得自己是卫家的异类,不如青弟丶子夫他们良善丶稳重丶隐忍,她也不喜欢这些。
可若是到了非常之时,卫青丶子夫他们做不了的事,她替他们做。
……
十月底,刘彻接连下旨赐下两道婚事。
一则乃陛下的长公主刘瑶与平阳长公主之子新任平阳侯曹襄。
一则乃丹阳侯卫少儿独子丶卫青外甥霍去病与张汤之女张苒。
前一则也算是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至於霍去病与张苒的婚事,却让不少人琢磨,张汤「酷吏」之名闻名已久,虽然已经位列三公,可许多人仍然对他颇有微词。
此前,大家从未将张汤与卫青放在一起讨论,这两人明显就是两条路子,现在这两人却要结亲了。
众人面面相觑。
……
刘彻下了旨意後,等李广进宫的时候,装作不在意地与他说了李敢的事情。
李广连忙跪下请罪,「请陛下恕罪,臣回去後,一定好好打他一顿。」
「都还是孩子,训斥一番就行,李敢的婚事现在定下没有?」刘彻关切道。
「多谢陛下关心,我给李敢寻了广平侯薛泽的孙女,对方知书达理丶相貌秀丽,李敢已经催着我下聘成亲了。」李广答道。
刘彻一听,面带遗憾,「原先朕打算给霍去病指一门婚事,谁知道他自己找了,现在李敢又定下了,看来朕确实当不成月老啊。」
李广讪讪一笑。
心中也有遗憾,大概因为卫皇后丶卫青的缘故,霍去病在陛下这里一向受宠,甚至在许多人看来陛下都快将霍去病当成自己的「半子」了,他给霍去病找的婚事肯定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