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瑶刚才放出豪言,说将五车书的内容搬过来,他觉得桌上书册的分量要超过五车书。
刘瑶确实废了不少时间,主要是抄写,後面的装订都不是难事,为此她去找了东方朔帮忙,东方朔用双倍的价钱请留在长安驿馆的读书人抄写了半个月,都是用统一的小篆,粗略一看,看起来没有多少差别。
「好!好!好!」刘彻心情愉悦。
有些事情做起来不难,但是想到如何去做,才是最难的。
阿瑶她又给他解决了麻烦,有了线装书,天下读书人会更加方便。
刘瑶见他高兴,摊开小肉手:「阿父,我的奖赏呢!」
刘彻眼尾微微上挑,揶揄道:「朕今日生辰,你好意思向朕要奖赏?」
「嗯……阿父说的有道理,那我明天去要!」刘瑶说完点了点头,一副她十分体贴的架势。
众人闻言纷纷忍笑。
皇太后道:「彻儿,你快给她的,现在不给,到了明日,这小家伙可是会得寸进尺。」
「哪有!」刘瑶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明天的胃口也就比今天好一点,只会贪心一点点哦!」
她用小拇手指比划了一截小小的距离,表示自己可乖巧了。
「哈哈哈!」皇太后大笑不已,「彻儿,你快给本宫一份,让我看看阿瑶到底送了什麽好东西,让你那麽开心。」
「母后,尽管看。」刘彻让莫雨送去一本《论语》。
皇太后拿到论语,看着封面愣了一下,然後翻了两页,浏览了里面的内容,神情越来越诧异,最後合上书,阖眸深吸了一口气,看向刘彻,笑道;「彻儿,阿瑶你可要重赏啊!不愧是大汉的长公主,若是宗室的公主和王子都有阿瑶这样的才能,咱们汉室何愁不兴。」
刘彻点了点头,笑道:「阿瑶,你做出线装书有功,朕赐你千金,再加汤沐邑两千户可好?」
「多谢阿父!以後咱们有福同享!有好东西一定想着你!」刘瑶笑的眼睛弯成月牙。
刘彻摇了摇头,示意她回到座位上。
大手摸着面前垒起的书山,刘彻双眸精光闪烁,「莫雨,将这些书册收起来,放在朕的宣室殿。」
这可是他的最宠爱的女儿精心送给他的生辰礼,他可舍不得赏赐给大臣们。
莫雨:「诺!」
平阳长公主见他护的紧,调侃道:「陛下,你别光护着,让我们也长长见识。」
南阳长公主赞同道:「对啊,陛下,我也急的紧,让我们也看看,阿瑶送的到底是什麽东西?」
「没什麽稀奇的。」刘彻嘴上这样说着,可是唇角的笑,脸上的自得都在告诉殿中的众臣和勋贵宗室们,他女儿做的东西可金贵,可让他满意了。
他拿了两本书,让莫雨送给众人传阅,让他们涨涨见识。
众人拿到线装书,小心翻阅了一番,惊呼声不断,他们都能看出这东西有多方便。
东方朔将书递给主父偃,挑眉笑问:「主父偃,你觉得阿瑶做的线装书如何?」
主父偃翻了两页,之前被主父偃惹怒讥诮的唇角自然而然舒缓上翘,「读了这麽多年的书,我等都不如长公主给天下读书人做的贡献大。」
「啧!」东方朔轻啧一声。
主父偃这拍马屁的功夫,他真是望尘莫及。
「你这是什麽意思?」主父偃才不惯着他,当即斜眼。
东方朔由衷感慨道:「在下虽然学问自认超过你,但是在某些方面,拍马也不能追得上。」
「……」主父偃眉峰一压,忽而唇角一歪,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东方朔,你若是不想活了,在下可以帮你。」
东方朔正欲开口,忽而腰间一麻,就听卫君孺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东方朔,闭嘴!」
东方朔从善如流地闭了口,向主父偃摊了摊手。
主父偃不理他,将手中的书册交给内侍,想着回去後,让他府中的幕僚也将家中的藏书也都誊抄在线装书上,这样日常可以多带一些书了。
……
宫宴结束後的第二天,莫雨又给刘瑶送了一堆东西。
同时还有卫少儿的赏赐,刘彻又给卫少儿加了一千户封邑。
卫少儿接到赏赐,看着宣旨的小黄门,笑道:「看来我是蹭了阿瑶的光!」
小黄门:「陛下说了,女侯研制出造纸术,造福万民,理应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