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久久新书>崽在凶案现场看到弹幕后TXT > 第114章 院试(第2页)

第114章 院试(第2页)

而眼下,这场院试的主考官,只出了两道。

其一,题曰「知止」。

其二,题曰「物格」。

看到只有两道题,狄昭昭并没有欣喜,而是暗暗打起精神来。

院试正场的经义,给主考官2-4题的尺度,同时也衍生出一些评卷的规则,譬如出4题的考官,就更注重考察学识是否扎实全面,避免有童生试过后,少温习四书五经,恰好遇到两道熟悉的。

而只出两道题的考官,则是更注重学子才思敏捷,当一轮答卷阅完,若有水准相当者,则优先交卷的名次在前,这也是考生中流传出「快卷」作答技巧的原因之一。

别说只考两道本就少见,竟然还全都出自《大学》。

剑走偏锋,无惧世人言。

足以窥见主考官性格。

狄昭昭打起精神,研磨的工夫,脑海中就把这两题都粗粗的过了一遍。

第一道题目「知止」,源自《大学》中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指的是明确自己的目标和界限,知道何时何地应该停止,从而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进而有所得。

第二道题目「物格」,出自《大学》中「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格物」作为第一条,说的是观察研究事物本质、原理和规律,从而获得知识。

出的题都不难,并非刁钻隐蔽的题目。

自然是要考察考生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写出足够出彩的文章。

狄昭昭看着这两道题,心有所感,无论是「知止」还是「物格」,他都有别样的体会。

前者,他早早立下鸿鹄志,亦要平衡科举之道,还有世俗名利环绕在周身干扰,每每想要让他沉沦在追求名的路上,去争好名次,去求好名声。

若非「知止」,若非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分寸和界限应该停在那里,或许早就有一边被裹挟在人言和名利中抛甩无踪。

后者格物,自然更不必说。想到爹爹,小孩的眼睛都是微弯带笑的,里头闪着亮晶晶的光。

格物之产出,才是恒古不变的利国利民之器。无惧时光流逝、无惧朝代更替,不论阶级,无视贫富差距。

它就如同日升日落,让人心中安定,轻易就能福泽万民。

砚台里的墨已经浓淡正好。

狄昭昭将纷杂的思绪收回来,凝练万千思绪,又从观阅过的书中提取几个史实,佐了些典故,浑圆文章力撼论点,随后提笔在素纸上,洋洋洒洒写下两篇经论。

又斟酌了几分措辞,添了些细节,最后,将例如「我朝轻忽格物一道」的措辞修缮得浅淡几分,或者干脆暂时删去。

狄昭昭仔细打量这两篇文章。

与以往都是站在旁观角度,以史为鉴,古今为底来论述不同,这次的文章,多了几分真实沉淀的气息。

狄昭昭想了想,没再改动,将答卷取出,准备誊写到了答卷上。

夏日闷热,在贡院的考棚中,更如同蒸笼一般,让人浑身直冒汗。狄昭昭从题中收回注意力,这才发现自己竟然已经出了一身汗。

狄昭昭嗅嗅自己,顿时小脸嫌弃。

今天晚上不能出去洗澡,他都要变臭了!

爱干净的小昭昭很是不能接受这一点,虽然他到处玩,可娘总会把他拎去洗得又白又香。

「唉~」狄昭昭小大人似的叹口气。

想当厉害的的大人,果然还是有很多烦恼啊。

他探头翻翻考篮,爹爹说给他准备了薄荷叶等好几种材料,反复浸润过的帕子。

他翻出来,又往上倒了一点喝的水。

水打湿了帕子,一股淡淡的香气和凉意从面前的帕子上传来。

狄昭昭小脸唰的一下就亮了。

把脸埋进去,一股清凉之感笼罩全脸,整个脑袋都好像轻轻地覆盖上一层浸凉的霜雪,舒服得好像头皮都酥酥麻麻的。

「唔……」

狄昭昭幸福的发出一声呜咽,又小脸兴奋的拿帕子擦擦手,撸起袖子擦擦胳膊,擦擦脖子。

爹爹也太厉害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