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
“奖金再多,也得省着点花。
你手那么散,这奖金还是少花点,多撑几年吧。”
听着弟弟的话,陆遥不禁羞赧起来。
他是陕西知名作家,在文协有工资、有津贴,还有稿费,收入远超常人,但同时又有着超越常人的消费习惯。
比如他写作时,每天至少要抽三包烟,还要喝几杯咖啡来提神。
这些东西在后世不算什么,但在如今却是有些奢侈的。
超常的消费习惯让陆遥不时就会陷入手头无钱的窘迫场面,这个时候弟弟王天乐就成了他的后勤部长。
王天乐对此并无不满,如果没有陆遥这个作家哥哥,他现在可能还在土里刨食呢,如今他却是光鲜体面的记者。
兄弟俩以前聊天谈到得奖时,陆遥曾经说过,等以后他得诺贝尔文学奖了,他要带着王天乐去斯德哥尔摩领奖,以酬谢弟弟对自己写作事业的支持和贡献。
所以陆遥才会在打电话时说出了要带王天乐去领奖的话,斯德哥尔摩不一定能去,但燕京总要去一回的。
陆遥觉得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天意,今天是6月1日,就在早上,他刚刚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寄去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手稿,然后他便接到了全国文协从燕京传来的喜讯。
这一天,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陆遥接到获奖消息已经是奖项决出后的第三天了,早在奖项决出的第二天,《人民日报》与《文艺报》便同时公布了第一届庄重文文学奖获奖名单。
自宣布设立以来,庄重文文学奖就在国内文学界好读者群体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如今奖项结果出炉,关注更胜从前。
最佳短篇小说奖由《系在皮绳上的魂》获得,这个没问题,去年这部小说就得过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最佳中篇小说奖由《红高粱》获得,这个也算是锦上添花了,《红高粱》自发表以来就获得了不少好评,改编电影又在国外拿了大奖。
前两个奖项的评选结果赢得了许多作家和读者的认可,可等《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获得最佳长篇小说奖这个信息出现之后,有些人就没办法淡定了。
凭什么是它得了最佳长篇小说奖?
几乎是在奖项结果公布的当天,文学界就已经质疑声四起。
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发表后,风格过时、叙事节奏缓慢、人物呆板等诸多问题一直被文学界和评论界所诟病。
许多自诩有品位、有追求的作家、评论家对这个结果都感到不理解,更有甚者已经在奋笔疾书,质疑评委会是否存在暗箱操作的举动。
与文学界的一片质疑声相反,《平凡的世界》获得庄重文文学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的消息传开后,读者群体的反应却是欢欣鼓舞的。
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后,小说不管是在文学界还是在读者群体,并没有获得多少好评,但如今小说在读者群体的口碑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原因还要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讲说起。
从3月27日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长篇连播”
节目每天分两个时段向全国听众播送《平凡的世界》。
在1988年这个时间段,虽然国内的电视保有量已经超过千万台,但对于十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电视的普及率仍然是不够的,传播性远不如广播。
《平凡的世界》开播后,很快便在听众中引起热烈反响,等小说播到第二部的时候这种反响变得更加猛烈和排山倒海。
数千封听众来信如同雪片一样飞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来信者中有学生、教师、工人、农民、军人、离休干部、待业青年……
这些听众用文字共同表达了他们对这部小说的喜爱,在很多听众的描述中,他们收听《平凡的世界》往往都是一群同事、同学聚在一起,大家听到入神处简直如痴如醉。
小说在名刊上发表,大不了是被几百万读者所熟悉,上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长篇连播”
,那可是数以亿计的听众。
《平凡的世界》发表的第三年,读者口碑终于迎来了逆转。
恰好在这个时候,庄重文文学奖认可了《平凡的世界》,这个消息传出,无疑极大的增强了小说读者和听众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庄重文文学奖认可《平凡的世界》,读者和听众自然也要投桃报李,认可奖项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在数以千万计的听众们的加持下,庄重文文学奖的话题热度一路走高,影响力几乎不弱于茅盾文学奖,并且还获得了口碑上的一致好评。
许多老百姓朴素的认为,《平凡的世界》这样贴近老百姓生活和感受的作品就应该得大奖。
1988年6月6日,燕京,西长安街。
跟十年前比起来,现在的长安街称得上车水马龙,尤其今天还是周一,黑压压的自行车大军占据了宽阔道路上的主力,其中夹杂着摩托车和汽车。
在如龙的车流、人流之中有一条细小的分流,拐进了长安街以南的大六部口街,然后又钻进了一条小小的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