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琳琅说罢,便叫春樱将带来的东西呈上来。
今日在坐的,人人都没忘了,连二房那个才五岁的小闺女,也得了亲手所制的香囊,下头坠着蝙蝠纹样的玉佩,正适宜小孩子佩戴。
众人收下东西时,不管原本对崔琳琅是个什么心思,都不免赞一声周全。
“你这孩子,回自已家怎的还这么客气?下回可不许这样儿了。”
老夫人话是这么说,可任谁瞧她现在这笑脸儿,就知道她是喜欢得紧呢。
云锐这个“混不吝”
的就说:“祖母要是不喜欢,就把东西给我吧。”
“去去去,你来捣什么乱。”
崔琳琅笑道:“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算不得送礼呢。”
众人说笑过后,大夫人方氏问崔琳琅:“铮哥儿媳妇儿这回回京城来等住多少日子?你们的院子方才我已经吩咐人去打扫了,今儿就能住下。”
崔琳琅还未开口,老夫人先说话了。
“回来一趟不容易,自然要多住些时日。
铮哥儿写信回来跟我说过了,他媳妇儿回京还住娘家。”
说完,又拍了拍崔琳琅的手,慈爱道:“你尽管安心在家住着,有工夫时不时来这儿看看祖母就是。”
“是,多谢祖母,孙媳一定常来。”
方氏心中暗暗咋舌,心道老夫人对孙子偏心就罢了,连带着没见过几回的孙媳妇儿也偏心,满京城哪有成了亲还在娘家住不在婆家住的。
但在这个家里,老夫人就是天,她就是不解,也不敢说什么。
她家老爷更是,她上回不过稍微提了一嘴三房的铺子,他就发了大火还一个月没搭理她。
方氏心里把这些事儿转过一圈,心道算了,转而笑容满面地问起崔琳琅庭州的风土人情。
崔琳琅只拣些有意思的事儿说,例如刚出炉的馕饼要站在街边就吃了,还有之前他们去山里住汤泉小木屋的事儿。
“嫂嫂,那个什么小木屋,我也想去!”
云锐听了,心都快飞到庭州去了。
老夫人笑骂他:“你就记着玩,你哥哥说的你考上国子学就让你去庭州,你还是先想想怎么考上吧。”
“祖母,您难道不信我吗?先生都说我学得可好了,国子学肯定能考上。”
云锐说完,又对崔琳琅说:“嫂嫂,干脆你等我九月考完试,我跟你一块儿回庭州啊。”
国子学入学考试在九月初,通过的学子,来年三月入学,这也是为了路途遥远的学子能够回家一趟再回来。
不过……
崔琳琅要是等到云锐考完试,结果出来之后再启程回庭州,云铮怕是要写一马车的信送来了。
“你可消停些吧!
你若是考得上,祖母让人送你去。”
“那您瞧好了,我肯定能考上,说不定还能拿头名呢。”
“那行,祖母等着了。”
……
今日午膳,崔琳琅自然是在定国公府用的,只跟云老夫人还有云锐一块儿吃,大房二房的人并没有一起。
等晚上在外上值的都回来了,一家人齐了,再一块儿用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