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久久新书>1948的奋斗人生无防盗 > 第106章 新院子改错字(第2页)

第106章 新院子改错字(第2页)

“对对对,你什么都没说,是我傻,愣是没看出来。”

这话虽然说的挺冲,可方大海能想到暖屋礼这个事儿,于大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像是他们这样的孩子,自来就是被人看不起,被人忽视的一群,从没了爹妈,没了家开始,就好像和礼尚往来四个字绝缘了。

如今这……这还是他这么多年来头一次收到人送礼,还是他请客后的回礼,这有来有往的架势,于大庆心里那个激动呀,感觉自己果然是长大了,他的生活终于重新和普通人家并行了。

“来来来,那让我们也看看,大海给到底送了什么,搞得这么神秘兮兮的。我说,要是不好,我可不收的啊。”

嘴巴上说不好不收,可那灿烂的笑却怎么都遮掩不住。嗯,不只是他,就是院子里其他人,这会儿也一个个像是看西洋景一样,围拢过来笑的分外欢畅。

“一定是好的”

“大海哥,你这里头装了什么呀?”

“傻不傻,没见着于老大已经开盖子了吗?咱们等着看就行。”

“肯定是吃的。”

“我看看啊,唉呀妈呀。”

唉呀妈呀什么呀?怎么人还跳起来了呢?这是装刺猬了?

不,不是刺猬,不过这里头的东西对这些孩子的刺激,比刺猬还大。

“这是烤鸭?是不是,是不是?我闻着香味了。”

确实是烤鸭,而且还是足足3只,就现在各个饭庄里的价钱,这三只鸭子,怕是得要将近10个大洋。(因为第一套人民币的几个没查到,这里基本用大洋计算物价工资,后期第二套时再用人民币计算)。

“大海哥,这,这……”

于大庆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他们请方大海吃饭才用了多少?就一只腊兔,那兔子还是方大海教的法子套的。能值几个钱?而方大海带来的……这价值相差也太大了。他有些不敢收啊!

“这什么这,我又不是给你的?这是给咱们这边几个老人孩子的,我说,一会儿这皮啊,肉的,吃了之后,那鸭骨架可别忘了熬粥啊,可香了。”

给老人孩子?谁都知道这是场面话,是给他们这些大孩子留脸呢。可因为这个台阶,于大庆神色还是松弛了下来。

只要不是直接打脸,他就没什么可多说的。他们欠方大海的够多了,多欠点也就那样,反正就一条,以后认准了方大海是自己兄弟,有事儿真上,也算不白吃了他这些东西。

“都让我看到这么多油水了,放过一个骨头,那都是糟蹋了,还用你说?那什么,三娃,你去,找老奶将肉剔了,让我们也尝一口,那烤鸭是个什么味儿。”

尝个味儿?这话就不能说,你看看,这边话音刚落,全院就开始集体响起咽口水的声音,这场面也太难看了些。

方大海知道这年岁的孩子最是要脸,这样子一出来,肯定不好意思。立马就哈哈大笑起来,然后一反常态的点了点他们说道:

“看看,我就知道,这烤鸭威力最大。来来来,先别馋这个了,看看下面,这也是我给你们带的。”

啊,还有?哦,是了,三只烤鸭,可用不了一个背篓。他们刚才是让烤鸭给吸住了所有的注意力,忘了这下头还有一堆东西呢。

“大海哥,还有什么呀?”

“你们这趟为了房子,怕是将家底都掏空了吧!也不知道留没留买粮食的钱,所以啊,我给你们带来了些这个,喏,米粉50斤,这东西就和干面条一样,煮上一会儿,差不多熟了捞起来拌上酱就能吃。”

方大海其实没在背篓里放什么贵重的东西。给这些孩子们送礼,送的太贵重反而容易害了他们,倒是这些个吃喝的最是合适。不管值多少,进了肚子,那就什么麻烦都没有了。

只是方大海以为这些孩子什么都不懂,给米粉这样京城不常见的东西,很容易糊弄过去这一点却是打算错了。孩子们许是真没见过,可不代表他们就没听过。京城从来不缺全国各地的人。

“米粉?这词儿我好像听过。”

“我知道,我知道,小江西说过,他们老家就吃这个,这是用大米做的。大海哥,这东西可贵吧。”

好家伙,江西?那还真是戳到了米粉窝了。这可让方大海怎么糊弄?

不要紧,关键时刻,方大海的智商还是很有保障力度的,喏,这不是,谎话张口就来啊!

“咱们这里没有才觉得贵,南面一年能种两季稻米的地方,那能贵到哪儿去?就是我也没花钱,那是同事老家寄来的,分了我一点。我不爱吃这个,就索性给你们带来了。”

这话谁信?除了几个最小的,思维简单的,怕是没人信吧!

都是粮食,还是细粮,怎么可能不爱吃,不过是怕我们拒绝罢了。孩子们其实都很懂的。

不过方大海都将这话说到这份上了,要是再说什么贵不贵的,好像……院子里的孩子们下意识的就去看于大庆。

“看什么看?赶紧的拿进屋子去啊?这东西可是细粮,藏着谁过生日的时候正好煮上当寿面,多利索。”

嚯,米粉还能这么安排?还真是长见识了!不过既然已经送人了,那别人怎么吃,是别人的事儿,方大海就不管了。倒是这院子……他是真要好好的看看。

“你们这院子建的挺宽敞啊。”

铁道边的地皮其实还是挺宽敞的,毕竟当初修铁路的时候辣么大的工程,两边自然是留下了不小的余量土地,用来堆积各种物资。等着铁路建好了之后呢,因为火车的噪音,加上铁路沿线巡逻等军事用途的需要,两边就是想要占地皮建房子,也没几个人敢。所以这里真的是有不少的空地。

既然地皮不缺,建造房子又有捐款,那于大庆等人能往小了折腾?别忘了他们当初可是和所有孩子以及愿意回来的大孩子们说过的,只要一起努力,那就一人一间房。

一间房……小孩子住着没问题,可那些已经大了,谋划着结婚生孩子的大孩子们呢?小了以后还能住得下?

他们这些人里,可是还有不少老人的。只要有这些老人指点着,帮着盘算着,这事儿就不可能不往远了谋划。

所以这院子建的吧,那真的,明明就是个三合院,却比好些地方的四合院大些。从格局上说,这院子北面一排那是足足有五间房,东西两边呢,则是各四间,听着似乎挺正常。可从面积上看,北面的五间,每一间都在30平米上下;东西两面,则是25平左右。比寻常四合院里的房子基本都大了一圈。将来只要稍微隔一隔,划拉出个三间来,那是妥妥的。

而在分房子的事儿上,于大庆他们还特别仔细的用了相对公平的方式来对待每一个孩子。

像是那些已经在外头做工挣钱,已经成了人的大孩子,因为这次建房子跑前跑后帮忙的基本都是他们,所以每一个院子里相对较大的北屋,基本都分给了他们。除此之外,剩下的北屋,则是给了最老的和最小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